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中国抗疫简史》:浓墨重彩的抗疫华章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文艺报   作者:钟芳

春风携书香,书香送清爽。和煦的春光下,信手摊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剑光的《中国抗疫简史》(新华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融融春意,瞬间照亮了每一行文字,也佛过心头,带来说不尽的暖。满目春光下,摩挲着洁白的书页,读思之间,深为中国几千年来抗击疫情的壮阔历史而感怀。

《中国抗疫简史》从“疫病与巫术”“战争、动乱和瘟疫”“帝王将相直面瘟疫”“中国历史上的鼠疫”“皇帝与天花”“令人战栗的麻风与霍乱”“防疫抗疫思想的发展”“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等八个方面,全面梳理了从先秦到清末的防疫抗疫的历史,总结了历代在防控疫情中的经验教训,讲述了一些典型的斗疫人物和斗疫故事,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在一场场阻疫抗疫中所表现出的同舟共济、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

从书中可以得知,对疫情的了解,我国从商朝时就有所认识,那时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年”的说法。然而,限于当时的医学条件和人们对病毒的粗略认知,最初,不少古人往往把遏制疫情的希望,都寄托在所谓神灵和巫术上。愚昧和无知,让这部分人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但也为一代代医者积累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后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健康理念的逐步增强,人们对疫病的认识,开始有了飞速的提升。彼时,“四时皆有疠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一些有经验的医者已能从复杂多变的疫情中,有针对性地辨别出伤寒、疟疾、麻风等传染性疾病。而每到大疫降临,智慧的古人也并没有被各类疫病所吓倒,而是众志成城,积极投身于抗疫活动中。夏商周时期,各地就建立了隔断传染源以切断疫病进一步蔓延的制度。政府除了对灾疫严重的地区实行免交和缓交赋税的优惠政策外,还将遏制疫情效果明显的药方公之于众,刊刻在各主要道口,以惠于民;并指派医生携带药品到乡村巡视,使疫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为了使疫病患者得到集中诊冶,从秦朝时代,我国就修建了一些隔离点,一种是临时性的,一种是长期性的,在“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上,可谓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值得称道的是,宋徽宗崇宁初年,朝庭除了设立专门收治病人的安济坊外,还会对每位医生建立技术档案,医治病人时的技术长短处都要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而在个人防护方面,古人的抗疫意识也有了显著增强。不仅严格做到人畜分居,而且,也会勤洗手面、勤洗澡,力求最大限度地隔绝病毒,以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华民族千年的抗疫历程中,历朝历代都曾涌现出一些医术高超、不畏艰险、救民于水火的斗疫勇士。他们中既有孙思邈、张仲景这类耳熟能详的药圣,也有朱震亨、叶天士等民间名医,也不乏苏轼、蒙哥汗等这些以偏方治瘟的历史名人。他们或献“神药”、或施妙手、或集百家之长,以各自的方略,为人民解除病痛,为阻疫抗疫书写了亮丽的篇章。在此过程中,我国人民也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斗疫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治疫理念。针对疫病的起因、诊断方法、具体用药等方面,相继产生了张仲景的六经八纲、刘元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法等系列医学思想,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克疫理论,对于指导当时的抗疫斗疫,都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时光的车轮不经意间驶到2020年。在这个春暖花开之季,始于去年年底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战,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举国体制、超常的动员能力,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战斗中,都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为新时代的中国抗疫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赓续先人传承,弘扬“众志成诚,攻坚克难”的抗疫精神,相信2020庚子年抗疫胜利的春天,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