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战疫·小小说专辑| 人民同心 抗击疫情(一)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作者:


买菜


程为本


刘姨从门外折了回来。她听到屋内有动静,估计是刘叔起床了,必须折回来。果然,刘叔已穿好衣服,向门口走来。
“干啥去了?”刘叔问。

“没干啥。”刘姨答。

“那怎么戴着口罩呢?”

刘姨取下口罩,偏偏不回答,却这样说:“你看,天晴了,晴得这么好。”

天晴了,晴得真好。几只小鸟正追着阳光飞进了小院,叽叽喳喳的叫着,像是唱歌。阳光照在柑橘树上,柑橘叶子都绿亮了,阳光照在窗户上,不锈钢闪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是元宵节,天气这般好,刘姨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其实刘姨的心情一直都好,一生都好。只是近期的新肺炎疫情让她有些焦虑。她怕管不住刘叔。刘叔一年前得了老年痴呆症,时不时地就跑得无影无踪。可今天他还跑不跑呢?自己要去买菜啊。

“你还没回答我呢。”刘叔看着刘姨。刘姨觉得他今天不犯病了,神清气爽的,就决定不瞒他了。说:“准备去买菜。”

“不要你去,我去。”刘叔说。

“你去?跑丢了怎么办?”刘叔被问住了,一脸的委屈,却俯在刘姨的耳边说:“不会丢,除非是让你给迷的。”

刘姨笑了。这是年轻的时候刘叔喜欢说的一句玩笑话,今天又用上了,刘姨笑得很响。刘叔怕外人听见了,就说:“别笑了,多没面子?”他像小孩一样哄着刘姨。

刘姨越发好笑起来。她知道天刚刚晴,刘叔前几天还在犯病,这几天好转了一些。刚才的话,就是好转的象征。

刘姨的心很豁达,她觉得刘叔在犯病到好转的这个过程里,很有趣,为她带来了不少笑话和欢乐。因此,每当远在省城的孩子打电话关心老两口子的行动起居时,她总是爽朗的说:“好着呢。你爸爸像个大孩子,听话着呢!”

刘姨笑过一阵后,问:“为什么是你去,不是我去呢?”

“你不能去,外面有疫情。不能让你感染了。”刘叔一本正经的说。他向刘姨要口罩,刘姨没有给。

刘叔就翻箱倒柜找口罩。他知道家里有一打口罩,是过年那天孩子们从省城带回来的。可刘姨把它放在梳妆盒里,让他找不着。

他没找着,还是问了刘姨。刘姨当然不会说。刘姨没有说,他就电话问儿子。儿子说了,是这样说的:“口罩我交给妈了,你问我妈就知道了。”

儿子说了等于没有说。

趁着刘叔找口罩的当口,刘姨拿起菜篮子,戴上口罩子,走出了房门,又走出了院门,还将两道门都反锁了,向外走去。

刘姨突然为自己的行为吓了一跳,把他反锁在家里怎么行呢?今天怎么就想出了这么一曲呢?他有钥匙,他会因看不到她而跑向街头的,而且连口罩都没戴。刘姨迅速转了回来。

刘叔还在找口罩,找不到,急了,急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刘姨舍不得他着急,把口罩递给了他,他笑了。他戴上了口罩。

刘姨说:“你说现在的疫情很严重,怕我出去感染了,你出去就不感染吗?”

刘叔说:“我不怕,我戴着口罩了。”

刘姨说:“我也不怕,我也戴口罩。”

刘叔说:“但是我怕。”

刘姨知道刘叔说的“我怕”是怕刘姨出去了,但刘姨故意说:“你不是说不怕吗?”

刘叔答不上来,又急了。只好拉住刘姨的手说:“不管怕不怕,都不要你出去。”刘姨没辙了。

刘姨还在心心念念地想着怎样才能说服老伴,但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刘姨想:还像以往那样,让左右邻居帮着照看一下?刘姨又想:不行,特殊时期,谁都在家里隔离着,怎么能开口,怎么好意思开口呢?

刘姨又想:那就不去买了?家里还有干菜和肉呢。也不行。老伴一辈子都喜欢吃蔬菜,天天吃,巴不得不隔餐数。吃起蔬菜来,比吃肉还有味,连菜末菜汤都不剩下。

刘姨想着想着,居然想起了婚后的第一次买菜。那年小孩一岁时,他俩辞退了保姆,过起了三个人的小日子。那天刘姨去买菜,刚买好就下起了雨,她躲在菜市场门口,等着雨停下来。这时刘叔来了,抱着孩子打着伞来接她了,她幸福极了。

她却骂他了,不是真骂。她说:“你真是个书呆子,三个人还有一篮子菜,只有一把伞,管什么用?”

他说:“我只想着快快来接你,没想起应该多带一把伞,跑急了点。”说着,他将孩子送进她的怀里,又将雨伞递在她的手上,然后,拎起一篮菜,冒着大雨跑开了。

那次,他大病了一场,高烧两天才好起来。从此,她只要去买菜,就带着一把伞。

于是她有了一个雅号:“带伞买菜的女人”,一时成为菜市场的佳话。而刘叔却在病床上写了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至今刘姨还记得:

“那雨,不凉,很热。让我的体温升到了三十九度八;

那菜,很香。虽然只有萝卜、黄金白,但经过了爱人的手,就都成了红玫瑰;

那伞,很大,遮风挡雨,罩着我们全家……”

刘姨把诗念给同伴们听,同伴们说,真是好诗,真是诗人。她知道那是大家捧场的话,所以连忙说“没有你们称赞的那么好”,可那心里面却甜蜜得像装了个小糖人似的……

想到这里,她看着刘叔。刘叔今年70岁了,满脸的皱褶,已经不像当年的那个帅小伙了,退休都十年了,老了,只有爱她的那颗心还生机勃勃。

“那就让他买菜去”?刘姨这样问自己。“不行”,刘姨又这样回答自己。她想起了刘叔曾经买过菜。

孩子上小学的那一年,他说他应该去学会买菜了,菜市场远了,不能让她一个人累着。

他买了三天的菜,孩子的食欲下降了。

第五天的时候,孩子就干脆不吃饭了。

她问宝贝:好好的怎么不吃饭呢?是不是考试考得不好?

孩子说:天天都是一样的菜,还没有肉。

这下才明白,他每天买的菜都是一样的,还是下市菜,大人们都没注意到这一点。

她说他:“你怎么这样抠呢?”

他说:“我怕吃亏。每天买原样的菜,那价格我记得,谁都别想宰我。”

他把她说笑了:“你还有理呢!剥夺你买菜的权力了。明天开始,还是我买菜。”

从此她再没让刘叔买过菜,他则像乖孩子一样让出了“权力”。

想到这里,刘姨像是找到了说服刘叔的真经一样,高兴起来。

“你记得吗?你不会买菜。”刘姨说。

“记得,我会买菜。”他又开始迷糊了。

“告诉你,几十年来,你只买过五天的菜”。她想勾起他对过去的回忆。能清楚地回忆过去,病就不算重,或不会加重,医生这样告诉过她。她希望他记得。

“记得,不是五天,是五年。”他又犯了。

“五天。你说五天。”她哄着他说。

“不是五天,是五年。”他虽然记错了,但表达得很流畅很干脆。

刘姨又笑了,觉得还是依着他为好,免得让他着急。就说:“好吧,你说对了。是五年,不是五天。你再说一遍五年吧。”

可是刘叔却说:“你又错了,是五天,不是五年。”他嘲笑她。

刘姨无可奈何,还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既能管好刘叔又能买回菜,除非带着刘叔一起出去,可这又不符合抗疫情的要求。

怎么办呢?

门外响起了一个陌生人的声音,那声音很亲切:“刘姨,给您送菜来了。”

刘姨还未作出反应,那声音就远远地消失了。

刘姨打开大门,看到有满满的一袋菜放在门外,袋里还有一张字条,是这样写的:“我是外卖哥,是刘姨刘老师的学生,还是十七年前的‘非典’患者,刘叔帮我走过了那段岁月……。根据社区的统一安排,在这段时间里,我负责给这个小区有行动困难的居民派送日常食品。菜是我亲手种的,放心吃吧,过几天我还会送来。需要粮油之类的,请电告居委会,这上面有我写的他们的电话号码。一个爱着你们的人。”

刘姨被感动了,噙着热泪,帮刘叔取下了口罩……



作者简介


 程为本,安徽省作协会员。先后出版著作有《逸庄》《浪迹精魂》《我把诗歌送给你》《潜山玉》等。小说《芙蓉阁内》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鸟市》获省首届小说对抗大赛皖水奖。散文《天柱山眷情》发表于《安徽日报》,获中国散文学会大奖赛一等奖,并被收入优秀作品集。《父爱三章》获省金穗文学奖二等奖等。分别有文学作品发表于《阳光》《清明》《安徽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