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作家何荣芳短篇小说《风烟满夕阳》刊于《北京文学》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作家何荣芳短篇小说《风烟满夕阳》刊于《北京文学》2020年第6期。




  精彩阅读(节选) 

风烟满夕阳
何荣芳

1

总有一天,你要死在我手上。母亲哭着骂着对父亲说的这句话,从小到大,我听得太多了。她这句话,无疑给我父亲人生最后一个章节做了预告。

我母亲邢桂花是个高个子女人,她腰身浑圆,臀部肥硕,说起话来顶得上村头乌桕树上的铝皮大喇叭。她麻利地干着家务,像男人一样干着田地间的活计。无论是割稻插秧,还是脱粒挑担,她一路风风火火,还不时地跟大家开着半荤半素的玩笑。读过半年书能认识一些字的父亲,沉稳内敛,有时给人阴险的错觉,村里人背后都叫他“老干部”。父亲是一个出门欢喜进门愁的人,从来不对我们笑,在家也几乎不用嘴巴说话,他显然嫌我母亲太过粗糙,常常对她拳脚相加。母亲的个头比父亲要高一头,却常常乌眼鸡似的行走在田埂河畔。她从不忌讳家丑外扬,总是亮开铜锣一样的嗓音,向乡邻哭诉她的又一次不幸遭遇,并且详细地描绘她夫妻间战事的来龙去脉,周期性地给乡邻贫瘠的娱乐生活注入一些活力。整个童年时代,我都淹没在母亲不体面的遭遇和不体面的表露带来的自卑中。等我懂事时,我才从乡邻们的片言只语里捕捉到父亲经常对母亲肆虐的真正原因,原来我母亲在包办给我父亲之前,曾经喜欢过另外一个男人,她常常拿那人的高大和勤恳来打压我父亲的矮小和懒惰。

写我母亲应该用长篇的篇幅,因为她自己说过,她跟我父亲所受的苦,能写出砖头厚的一本书。当我在企业破产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来打发无聊空虚的时光时,我说要写她,母亲有些羞涩地看着我,有疑虑,有担忧。她知道在儿子面前她不够好,她很担心我会写她不会拨打电话,写她胃痛时错吃了我父亲治前列腺的药,写她在医院里上错厕所被一个跛腿的老男人呵斥的的糗事,更担心我写她白送了人家一只公鸡还倒贴了人家十三块钱的事。您都看出来了,我母亲很忌讳她的没文化。

关于卖鸡的事我想多说两句,虽然有些年头了。我母亲有一次拎了两只公鸡去露水市场给我哥仨换学费。她要的价不高,人家卖八元钱一斤,她卖七元。第一只公鸡卖出去不久,就有一个头发蓬乱的老奶奶来买第二只公鸡。老奶奶从内衣袋里掏出一块布疙瘩,一层层地打开,递给我母亲两张二十的钞票。三斤八两的公鸡,我母亲翻着眼睛艰难地计算着该找老奶奶多少钱,老奶奶见我母亲算不明白,就又把那两张二十元从我母亲手里抽了回去。我母亲算清了应该找人家十三元四角。老奶奶说六角你还要啊?我母亲有点难为情,说那就不要了吧。她找了老奶奶十四元钱,把公鸡捆扎好递给了老奶奶。回到家我父亲要盘她的账,她才想起来,卖给老奶奶的鸡钱没收,还倒找了十四元钱。我父亲顺手就把茶杯朝她砸过去。我母亲说当时就淌了一大碗血。我母亲说话有点夸张,不过直到今天她额头确实还有一块蚕豆大的疤。

母亲基本上是个乐天派,除了因为遭受到丈夫的拳脚而哭骂,还有就是因为我的哮喘病而揪心。童年时我患有很严重的哮喘病,像只声带还没有长好的小公鸡一样鸣叫着,这种声音像看不见的绳索紧紧地勒住了母亲和奶奶的脖子。患有气管炎的奶奶,起初后悔不该把我的包衣炖给我姑妈吃,她说应该像她婆婆当年那样把小孩的包衣埋到大松树下,这样孩子就能像树一样茁壮成长了。后来她又自责是因为曾咀嚼过饭团喂我,才把她的气管炎传染给了我。为了缓解我的痛苦,她曾自作主张地喂我吃麻黄素,但被我父亲及时制止了。

跟奶奶相反,母亲决不认同我的哮喘病是来自于她的遗传。好了,你看,我现在什么事也没有。母亲指着她高卷的裤脚和落在四月发凉的土地上的赤脚跟我父亲辩解。说不过我父亲时,她便好了伤疤忘了疼地开骂,开骂的结果自然又会招惹到一顿拳打脚踢。

总有一天,你要死在我手上。母亲人怂嘴不怂。她所说的总有一天的遐想,其实就像四奶奶对付卧病在床的四爹爹那样。

四奶奶和四爹爹是我们的邻居,也是我们的远房亲戚。据说四爹爹年轻时好赌成性,他曾把米缸里仅有的半瓢大米拿去参赌,害得四奶奶和五个孩子饿了三天三夜。那时四奶奶的幺女还只有6个月大,四奶奶的奶水突然干涸,就像六月戈壁中的细流了无痕迹,她的幺女不久便夭折了。四奶奶把这笔账记在四爹爹头上,发誓“总有一天,你要死在我手上”。果不其然,四爹爹后来得了风湿病,手脚变形,生活不能自理。四奶奶常常锁了门,任凭四爹爹怎么叫唤渴了饿了,她就是装聋作哑,自顾自去菜地劳作,或者坐在村头小店里悠闲地跟人扯淡。四爹爹后来当然是死了,至于是不是死在四奶奶手上,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父亲是一个懂得“自爱”的人。贫困年代,家里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成了他的专供,比如他感冒咳嗽了,我母亲会给他煮几个糖水蛋,而我们哥仨只有在脑壳被另外哪个兄弟打破流血了,才能得到一个糖水蛋的安慰。比如饭桌上出现了我们捉回的几条饱满的鲫鱼,不喝酒的父亲就一定会端起酒杯,用筷头慢慢地挑着黄橙橙的鱼籽,一块块地送人自己的嘴中,还说我们哥仨本来就笨,要是再吃了鱼籽,就连数数都不会了。下雨天下不得地,父亲就会睡懒觉。他休息时我们得蹑手蹑脚、屛住呼吸。有时我们忘了,一时又打闹喧哗起来,父亲必定会突然出现,嘭嘭嘭,弯指给我们每人头上赏一个栗凿。我们摸着头上隆起的包块,咧着嘴却不敢哭。暑假里,父亲把我们带到田里割稻,我们打着哈欠踏着露水出门,等到太阳火轮一样滚到头顶上,他工头一样坐到树荫里喝茶,而我们哥仨还得呲牙咧嘴地继续割稻。他坐在树荫下满意地看着我们,享受着多子多福的好时光。倘若做完家务的母亲这个时候正好拿着镰刀慌慌忙忙地赶来,必定会和父亲发生口角,她骂他是畜生,说猫养的猫疼,狗养的狗疼,你怎么连猫狗都不如呢?你看看人家贵生,干起活来能顶得上一头牛,哪像你,比死蛇还懒。父亲多半也会跳起来,一拳将母亲砸倒,在她的肚子上狠踹。我们哥仨像三只惊慌失措的土拨鼠,只能呆立在稻从中左顾右盼,希望有一个乡邻能够菩萨一样地出现,并菩萨心肠地把我父亲劝解了。那时,我们真的希望父亲总有一天会死在母亲手上,而且越快越好。

现在,父亲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一场不轻不重的脑梗阻使他死不掉又站不了。母亲报仇雪恨的机会终于来了。




2

父亲照说不应该得脑梗。

父亲老年后生活非常有规律,有着长命百岁的打算。他早睡早起,戒了烟,酒也不沾。大鱼大肉尽量不吃,还托邻居四奶奶的儿媳红儿给定了一份《老年健康报》。红儿在村部当妇女主任兼收发全村的报纸和信件。父亲虽然只读了半年书,但识的字比读了三年书的贵生还要多,这一点使他颇为自得。但读报依然还有困难,像吃一碗半生不熟的面疙瘩,让自己不爽。《老年健康报》虽然只能常年放在茶几上承灰接尘,仿佛门神贴在门框上,心里多少是个安慰。打开电视,他除了听天气预报,就是看《健康之路》、《养生堂》、《我的健康我做主》之类的节目。电视节目主持人说,老年人要多晒太阳,于是有太阳的日子他便端了一把躺椅歪靠在院子里,我母亲叫他去地里翻地他也不愿意,仿佛翻地会影响他晒太阳。电视节目嘉宾说:不能吃剩菜剩饭,于是看见我母亲把剩菜端上桌他就不伸筷子,如果哪天饭桌上恰巧全是剩菜,那我母亲肯定免不了又会遭遇一顿拳脚。母亲死鸭子嘴硬,挨了打之后依然会言之凿凿地发誓:总有一天,你要死在我手上。每次母亲说“总有一天……”时,父亲总会不屑一顾地翻她一眼,然后大大咧咧地背着手朝村头小店走去。他的好友韩胜利的烧烤摊就死乞白赖地赖着村头小店的走廊里,我父亲喜欢一边听韩胜利讲荤段子,一边趁韩胜利笑得双肩乱抖时,拿一根冒充烤羊肉的烤猪肉塞进嘴里。

年老了依然气盛的父亲,做梦也想不到他会遇到脑梗这样的事故。就像他在河滩上放牛,从不去想像牛会下蛋一样。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七月初七,我父亲七十三岁生日。这天我女儿和侄儿们,大概都和他们的对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我也给我老婆买了一束花,并且陪她过了一个浪漫的七夕。我们哥仨其实都知道这天是父亲的生日,我们都假装忘记了。我们都没有回家给他庆生的原因,冠冕堂皇一点的说法是我们都很忙。那段时间,我大哥天天帽子底下压一块湿毛巾站在马路上执勤,二哥常常跟在领导后面天南海北地调研。只有我清闲些,因为环保规格不够,我们的化工厂被勒令停产,我没有了工作却又不得不四处找活干。我们没有回家,实际上是不想给他过生日,我们都很讨厌他,就像讨厌我们头上的头皮屑和脸上与生俱来的痦子。

父亲那天一定很郁闷,他不知道他何以养了一群白眼狼。这天的晚饭桌上,母亲多炒了几个菜:除了豆角黄瓜西红柿,母亲还做了一盘青椒炒肉丝、腌菜炒大肠、莴笋炖鲈鱼……一共是四荤四素一锅汤。我父亲看见满桌溢香的美味,不咪点烧酒似乎说不过去,于是他就喝酒了。也许是高兴的缘故,他破天荒地夸奖了母亲菜烧得不错,说她如果再肯使把劲,就能赶得上镇政府食堂老魏的手艺了。他说话有点含糊不清,期间他的筷子一度掉到了桌底下,母亲给拾了起来,夹在腋窝里抽拉了一回,算是用衣服给擦干净了,就又递给了我父亲。

那天半夜父亲起床小解,突然感觉不利索,连走路也走不稳了。他说,我难受。

哪里难受啦?是不是惹到邋遢了?我母亲比较迷信,认为父亲肯定是遇到魑魅魍魉之类不干净的东西了。她起身要给我父亲做法治病。她要做法,无非像乡间老人常做的那样:用筷子放在有水的碗中不停地杵着,一边喃喃询问阴间游荡的各位沾亲带故的亡灵,如果筷子恰巧在她念叨某位亡灵时站立了起来,那她就给某位亡灵烧几刀纸,祈求对方的原谅和佑护,便将太平无事了。我母亲要去拿筷子和碗时,父亲喊住了她,快给三丢打电话。他说。

于是我母亲便把我从梦乡里拽了起来。我叫了俩出租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回家,父亲歪在沙发上看着我,嘴角牵着蛛丝般的口水。

我父亲放在急诊室里躺了好半天,才过来一个睡眼惺忪的实习生模样的医生,他简单地问了问情况,叫我父亲把腿抬高给他看看,然后就若无其事地转走了。也许是夜班医生认为我父亲离死亡还远用不着急救的缘故,他们就把我父亲一直放在急诊室晾着,直到接白班的医生上班了,才有另外的医生过来叫我去给父亲做脑电图、核磁共振等等等等。一路排队做下来,父亲躺到病房接受治疗时已经快11点钟了。后来我恶补脑梗方面的知识,才知道脑梗发病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三小时内。我鼓足勇气去找主治医生理论。主治医生态度和蔼,说你们为什么不送早点啊?我上班第一时间接诊的就是你父亲,如果你对我的医疗方案和治疗程序有异议,欢迎批评指正。这个时候我反倒不好意思了,感觉自己好像在无理取闹。

说实话,病房的主治医生比护士们要敬业多了,他搬动我父亲的胳膊和腿,告诉我康复和锻炼之后,也许还有行动能力。但是会有其它方面的变化。医生还认真地指着我看不懂的父亲的脑电图告诉我:这里、这里已经有大面积坏死,病人的语言功能、认知能力,以后都会有影响,而且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我问,坏死的部分能够治疗吗?他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为了使我更好地理解,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如:就像禾苗长时间没有供应上水一样,干枯了,再给它灌上水也无济于事了。

父亲住院时我们哥仨轮流陪护。嫂子和我老婆都要上班,再说老爷子的吃喝拉撒,也不方便交给女人们去做。之所以没有请护工,一是我们都想做一个真正的孝子,二则我父亲如果看不见家人就以为我们是要丢弃他。大哥值夜班,白天交给我,周末日夜由二哥全程陪护。父亲不愿意用便盆,大解时一定要上厕所。每次我半抱半拖地把他弄进厕所,总要出一身大汗,气喘上半天。可恨的是他常常谎报军情,把他放到马桶上坐半天,他连个屁都没有。

二哥说,别抱怨,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我哪会抱怨?我想尽心尽力把他伺候好,以弥补我平时心理上对他的轻慢和行动上的怠慢。他想吃什么,只要医生允许,我一定会满足他。有一次他想吃鲍鱼(他说在健康节目上看过,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我打电话托朋友从本城最好的酒店给他定了一份。就这样,他还是嫌我们不周到,一直吵着要我母亲来伺候。

妈来行吗?她能搬得动你?你吵她几夜不睡觉,还不要了她的命?大哥说话的口气有点冲。被顶撞的父亲只能翻白眼瞪着大哥。我安慰他说,妈妈要看家,她来了鸡鸭鹅都没人喂了。我心想,你怎么就忘了,我妈把你人生中最后的情节都写好了呢?






 作者简介 


何荣芳,安徽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班学员。作品见于《北京文学》《清明》《安徽文学》《雨花》《山东文学》《海燕》等。曾荣获过第二届奔流文学奖和国家保密局征文文学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