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助推乡村振兴 应着力“三个起来”-安徽作家网
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文艺助推乡村振兴 应着力“三个起来”

发布时间:2020-07-06  来源:安徽省文联微信公众号  作者:安徽省文联微信公众号


艺助推乡村振兴 应着力“三个起来”
徐艾平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事关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所有中国人息息相关。近两年来,在中国文联、安徽省文联重视关心、悉心指导下,在长三角一体化带动下,宣城文联把有限的文艺资源、文艺力量整合起来,通过开展文艺订单服务,着力推动乡村“活起来”“雅起来”“富起来”,较好地发挥了文联组织和文艺工作作用。


下面根据本次论坛确立的主题,结合我市实际,谈以下几点工作体会和思考,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充分发挥文艺的基本功能,让乡村“活起来”

文艺具有娱乐、鼓动、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现场文艺活动尤其能够烘托氛围、振奋人心。但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文艺活动越来越少,乡村百姓一年到头难得看到一场演出。乡村之衰,某种程度也衰在文艺供给不足上。




国务院乡村振兴规划纲要指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宣城市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人口快速减少、村庄空壳化等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着重在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培育上发力。我们文联组织积极跟进,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吸引人气、聚集财气。在确立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联系点时,我们首先选择那些现状条件比较差,对文艺工作有需求,自身有一定文艺资源,当地党委政府比较重视文艺工作的乡村。2018年以来,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先后在几个县区落实了联系点,持续跟进搞服务、办活动。通过文艺活动的举办,使沉寂的乡村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




以我们近年着力帮助打造的中国首个摄影艺术乡村——宁国市港口镇西村为例,全村350多户、1200多人口,2018年前,劳动年龄人口95%以上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村庄活力严重不足。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杂志社等机构关怀下,在省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长三角各地文艺组织特别是摄影家协会的积极参与下,我们陆续策划举办了“乡村里的中国·西村摄影季”“西村过大年”“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文艺活动,几乎每个季节都安排活动,每场活动包含多个子活动,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各类新奇逗炫的文艺活动,吸引四乡八邻的群众前来围观,村民将小吃摊摆起来了,小商小贩也忙起来了,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沉寂的村庄一下子活了起来。





二、充分发挥文艺的特殊作用,让乡村“雅起来”

文艺是高雅的代名词,是文化中的精华。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就要用文艺思维,改变乡村脏乱差面貌,注入更多文艺元素,让乡村“美起来”“雅起来”,使之更适宜人居。宣城地处皖南,圩畈、丘陵、山地从北到南梯次过渡,自然造就了各式各样的水村山郭。近年来,党委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程度注意了文化元素的融入,但总体看,由于实施主体的职能和专业所限,普遍缺乏艺术创意,或者创意水平不高。我们在协助宁国西村、宣州区摇橹小镇、泾县桃花潭、郎溪县湖滨渔村等艺术乡村规划建设中,依据各地自然和文化禀赋,特别是当地独有的文艺资源,强化艺术创意,放大文艺元素,使传统村落“脱胎换骨”,增强文艺性、观赏性、吸引力。



西村是山区村落,以山场为主、水田为辅,村庄紧靠水阳江第一大湾,被千亩元竹、万亩毛竹环抱,构成典型的皖南山区田园风貌。但由于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外流,村庄逐渐被废弃,留守老人无能力、无习惯治理村庄,杂物乱堆乱放,一些房子长期不住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在西村艺术乡村打造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与文艺部门紧密协作、反复磋商,结合村庄环境治理,同步推进村容村貌的美化、艺术化改造,先后引进浙江匠艺创意团队,创作“遇见童年的自己”三维立体墙绘;引进江苏绿水螅创意团队,打造户外装置艺术长廊;结合农耕文化展示,在田园村头挂起大红灯笼,在村民房前屋后摆满陶瓷花坛;结合废弃物处置,打造“岩岩的弃物迷城”艺术公园,村庄由此脱胎换骨,一下子变得“雅起来”“有趣起来”,由原先单一的居住功能,快速增加游赏体验功能。在摇橹艺术小镇规划建设中,依据水乡特色,突出摇橹文艺元素,结合环境治理打通村庄水系,设计艺术含量较高的拱桥和傍水游步道,创作当地传统戏剧脸谱墙绘等,使传统村落逐步变身为网红打卡地。




三、充分发挥文艺的边际效应,促进乡村“富起来”

乡村要振兴,首要在产业。但传统的粮油种植、生猪家禽养殖等产业,要么产能过剩,要么效率低下。只有通过创意创新,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助农致富。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必须改变“只在精神领域搞建设”的传统思维,将文艺工作拓展到直接参与艺术乡村创意设计、农产品品牌创意包装、节庆活动的策划组织、新媒体传播推广、协助开展招商引资等各方面。通过持续的艺术化改造和特色文艺活动的举办,目前宁国西村、泾县桃花潭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乡村,西村由过去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安徽旅游业40年40大品牌乡村,2019年接待远近游客40万人次,催生了主题民宿、特色农家乐、亲子体验游、特色花卉种植等新兴产业,带动返乡创业人员100人,吸引创业团队30个;桃花潭诗画小镇,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在持续提升完善西村、桃花潭等艺术乡村的同时,我们正通过“文艺订单服务”的形式,协助有关县区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艺术乡村。



几年的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和困惑,主要是文联自身力量不够,高端文艺人才不多,工作可持续性不强。据此,提几点建议和请求。第一,加强长三角跨区域联络联合。建议在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框架下,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在文艺活动、人才培养、创作采风、培训基地等方面,实施更紧密的联络协作,方便更多文艺名家走进乡村,走上田园大舞台,让更多基层群众分享高端文艺成果。第二,建立长三角艺术乡村联盟。通过联盟的搭建,促进各地艺术乡村的学习交流、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带动乡村振兴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三,定期举办长三角系列品牌文艺活动。通过活动的举办,更好地推动长三角文艺工作一体化,更高水平促进文艺精品生产、文艺人才培养、文艺作用发挥。



徐艾平,宣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本文系其在7月2日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举办的“艺·江南--文艺发展联盟助力乡村振兴”论坛上的发言材料。




* 图片由省摄协副主席李晓红、宣城市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