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5 来源:安徽省作家协会公众号 作者:安徽作家网
近日,讲述皖籍早期红军将领柯武东(肥东县梁园人)生平事迹的长篇传记文学《初心如虹——柯武东传》由黄山书社公开出版。
《初心如虹》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人物放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的大时代背景下,通过一名充满正义感的热血少年成长为一位作风顽强、智勇双全的红军高级指挥员的曲折人生历程,塑造了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勇敢作战、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翻身求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英雄气概。这部作品是合肥市社会科学普及丛书,也是肥东县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安徽省著名作家季宇在该书序言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书在塑造人物时并未简单化处理,而是在着力描述主人公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同时,揭示了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思想挣扎、失败与困顿,从而使人物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不仅摆脱了概念化,而且真实可信,正是对柯武东人生历程的一个立体再现。”
《初心如虹》(节选)
6月和7月,省会长沙先后被张发奎、桂系联军和红三军团攻占,为切断红三军团后路,何健给戴斗恒下了命令,死守文家市,不让红三军团经过一兵一卒,否则提头来见。
戴斗恒深知此战事关何健荣辱,更事关自己的生死存亡,哪敢怠慢,遂叫嚣着“血洗文家市。”
万载县黄茅街。
红一军团总司令部设在一座祠堂里,在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下,是一只大型沙盘,朱德军团长、毛泽东政委、黄公略军长围着沙盘进行战前研究、讨论和部署。
毛政委问:“这次战斗,红三军的任务是担任主攻,黄军长,你打算让哪支队伍打头阵?”
黄公略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纵队。这支队伍兵强马壮,训练有素,善打恶仗。”
“告诉柯武东,”毛政委左手叉腰,右手猛地摆了几下,“不许他再当突击队长。他是纵队长,负责指挥上千人马,应该在指挥员的岗位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固然可敬,但我不能用一员大将代替敢死队长。”
1930年8月19日。
攻打文家市的战斗将在十九号凌晨4时进行。
慈化寺建于宋乾道二年(116年),是江右佛教大道场之一。柯武东来到大雄宝殿前,牛大壮已集合好突击队员。80名战士,是从各连队层层推荐、层层选拔的,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
柯武东露出满意的微笑。
人群中有人喊道:“纵队长,再给我们玩一个魔术吧。”
话音未落,全场响起掌声。
柯武东不愿扫大伙的兴,他见一旁有只插旗杆用的大锁,约50斤重,一运气,轻松抬了起来。只见那只大石锁在柯武东手里像一团泥丸,玩出各种花样。绕腰摔、穿裆摔、过背摔,还能抛到半空,用臂弯接住。他接连耍了十几个动作也大气不喘,边耍还边解说:掏螃蟹、腰花、拨浪鼓、苏秦背剑、张飞跨马、仙人指路……
崎岖的山路上,一支上千人的红军队伍,宛若一条游动的长龙。
为了对付红军,戴斗恒简直拼了,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鲁涤平所属第三旅旅长,奉命扼守文家市。他深知红军神出鬼没,自己根本就不是对手,但也不甘束手就擒。他从自己的卫队里挑选二十多个精枪法格斗的军官和士兵,组成一支 “特战队”,决定“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如果能向鲁涤平献上红军将领的项上人头,何愁不升官发财、飞黄腾达。
“咕咕咕喵……哈哈哈,”一阵怪叫声从山村传来,几个胆子小的敌人吓得扔掉食物,立即抓枪在手顶上火。
“不好,有共匪。”李本最先反应过来,迅速将罐头掷向迎面飞来的柯武东。柯武东根本不容他站稳,一个“燕子穿林”之势,绕到李本身后,手起指落,又以一个“紫燕啄泥”,在李本手臂上“啄”了几下,李本半身麻木,蹲在地上,但他困兽犹斗,咬牙捡起手枪,柯武东抽出大刀,用力一甩,大刀在李本身上穿膛而过。这几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李本捂住伤口,艰难地手指柯武东,心有不甘地说:“没、没想到……”话没说完就断气了。
与此同时,突击队员已各个击破,全歼“特战队”,而突击队员无一伤亡。
桃树湾,红五军军部门口。
黄公略军长一身戎装,他望着东方浅浅的鱼肚色,又望望月明星稀的天上,跨上了战马,驰向前敌指挥部所在地——文家市。
红三军指挥部。
东方既白。
黄公略抓下军帽,扇着风,急切地踱着步,忽然说:“走,到前沿阵地等柯武东这浑小子。”
黄公略急匆匆来到阵地前沿时,几乎与柯武东迎面相撞,柯武东和突击队员们像是从水里捞上来一样,湿漉漉的,高强度的急行军,使他们每个人都大口喘着粗气。
“报告军长,第一纵队已做好作战准备。我保证,让棺材岭成为一口棺材,把敌人全装进去。”柯武东很清楚黄军长心里窝着火,但他没作任何解释,战情紧急,也容不得他汇报刚刚过去的那段插曲。
这时,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
牛大壮率先期到达的突击队员和一个连借茂密的树林和草丛,摸进棺材岭主峰三十米高位置。他看到信号弹,便立即号召队友们扔手榴弹,铺天盖地的手榴弹把敌军炸得晕头转向。
高升岭是一块硬骨头。
柯武东两眼喷火,恨不能一拳砸破九峰寺。他坚定地召唤:“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向我靠拢!”
就这样,柯武东又一次如愿当上了突击队长。
将军庙,红五军指挥部。
“那不是柯武东吗?黄公略骂道,“这个混蛋,怎么又冲到前头去了?不是不许他担任突击队长吗?”
“违抗军令,老子毙了他。”黄公略看似怒气冲冲,实则是对这员爱将的赞赏、担忧和牵挂。
作战参谋笑着说:“毙他?军长,你舍得?”
“不好!”黄公略看见柯武东身子晃了几下,立即有种不祥的预感:“他中弹了!”
“纵队长!”牛大壮惊叫着扑上来。柯武东腹部已经湿透了,他撕开上衣,一截肠子露了出来,“娘的,伤的真不是时候。”他一咬牙,将肠子塞回腹内,又一把扯过牛大壮腰间的毛巾,盖住伤口,再用皮带扎紧,他满意地拍拍肚子,笑道:“嘿嘿,正好!”
军号嘹亮,柯武东和突击队为大部队创造了良机,喊杀声中,红旗招引,红军潮水一样涌上前去。
柯武东欣慰地咧开嘴,眼前一黑,他伟岸的身躯倒下了。
柯武东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舞着红三军全体指战员。在红旗引领下,第一、第二纵队如下山之虎勇猛无比,把敌人赶向文家市。第三纵队从五神岭疾驰文家市,红四军先头部队突破戴斗恒的外围防御阵地,剑指镇中心。敌人成了瓮中之鳖,被围而歼之。
此战我军大获全胜,歼敌三个团又一个营,生俘一千余人,缴获长短枪一千五百余支,机枪三十七挺,取得了红一军团成立以来最大的胜利。
“纵队长、纵队长……”
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呼叫声中,柯武东苏醒过来。几个年轻力壮的战士抬着担架,奋力跑步前进,一群人围着担架,他从担架上撑起上半身,喊着:“不要管我,冲啊,打下九峰寺,攻占棺材岭!”
“纵队长,棺材岭已被打下来了。”杨枫报告。
慈化镇,红三军总医院门口,一身白大褂的代奇院长焦灼地向村口张望。他已接到通知,老乡柯武东在高升岭战斗中身负重伤,危在旦夕。毛委员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
担架抬到战地医院时,柯武东已成了血人,一滴一滴血从担架上渗下来,滴落在地上,像一朵朵殷红的小花。
……半小时后,代奇院长出现在手术室门口,一句话也不说。半晌,他摘下眼镜,轻轻摇了摇头,泪流满面。
河流哽咽,
草木低头,
山风呜咽……
柯武东,他的生命,灿烂地定格在25岁。
为了纪念柯武东烈士,毛泽东同志批示:将慈化镇所在的宜六区改为武东区,将其长眠的村庄命名为武东村。
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区域。
作者简介
许泽夫
许泽夫,安徽肥东人,当代散文诗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作品散见于《诗刊》《十月》《文艺报》等,著有散文诗集《牧人吟》《断弦之韵》、诗集《深沉的男中音》《我为你歌唱》《渡江颂》、散文集《无心插柳》、长篇传记文学《初心如虹柯武东传》等10余部,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文学类)”、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