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新作速递】作家胡笑兰散文刊发《北京文学》《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

发布时间:2021-11-12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今年以来,作家胡笑兰散文刊发多家刊物:

散文《破茧》刊发《北京文学》2021年第11期;

散文《穿行明仕山水间》发表于《人民日报》2021年5月26日第12版旅游天地;

散文《感悟荔枝公园》发表于《人民日报》2021年9月29日第12版旅游天地;

散文《岭南仙果何时丹》刊发《解放日报》2021年9月11日;

散文《一花一世界》刊发《海燕》2021年第5期;

散文《辰光里奔跑》刊发《奔流》2021年第9期;

散文《一纸流年》刊发《牡丹》2021年第11期。



 


作品欣赏

 

感悟荔枝公园

 

胡笑兰

 

走在深圳的街巷,走着走着,一抬头,也许一座公园便迎面而来。坐在拥塞的公交车里,视线滑进一条荫翳的绿道,闯入眼帘的也是公园。对于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生活状态或许如此:每日在既定的轨道上行进,日子被忙碌填满。那些去往星辰大海的征途、那些奔向远方的脚步,都只能被压缩在一个叫做“假期”的珍贵无比的罐头里,定时开启。唯有公园,你看见所有的一切都是舒缓的,放松的。

荔枝公园当得深圳公园里的元老,她几乎和特区年纪相仿佛,1982年从原来的新湖公园改建而来。亭台楼阁、廊桥水榭,分布得体,景色宜人。围绕荔枝湖,建有浸月桥、邀月亭、揽月桥、复亭、凌波亭、羽仙馆。每逢明月当空,湖面平静如镜,这里就成了深圳赏月的绝妙佳景。

荔枝公园,荔枝树当然是主角,有555株之多,荔枝公园也因而得名。站在远处打望,我一下子理解了杨朔的感悟,正如他所言“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这是杨朔当年入住从化温泉晚间的感觉。而我现在,在荔枝公园,这种感觉如此强烈。

还不止于荔枝林子,数万株乔木、灌木相映成趣,几百棵假摈榔,大王椰峻拔挺立成片,橡胶榕遮荫蔽日……荔枝公园宛若一颗绿色珠子,镶嵌在福田红岭中路。漫天漫地绿,从半空伸展着腰身,又延伸到地面,一直洇进眼底。

那些草、树、花拔节、开花、落叶,当枝头生发嫩生生的新绿时,便会惊觉日子已是从春天来到了夏,又来到了秋天。尽管这个城市不按常理出牌,春天落叶夏天发芽,秋天也发芽,但必须经历的过程一样不少,植物们的生物钟也是按岭之南的脾性来调节的。

在一处更宽敞的绿草地前,我定住了脚步。我抬起头,看着绿草地边上那一排排大树,那绿色的大片叶子在灿烂的阳光中晃动,透明得能看得清细碎的脉络。我看见了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它们于深圳抑或是来深圳的人并不陌生。我惊艳的是,它们在这样的一个角度,同时在我面前出现。它们在一片浓绿深处,清丽卓然,阳光下鲜明的色彩,像一幅莫奈油画。

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诞生了深圳速度,此后“深圳速度”成了深圳发展的代名词。近旁的地王大厦,彼时是深圳最高的建筑。时间往前走,接着剃须刀样的京基100打破纪录,直到平安大厦成了深圳第一高楼。这些深圳不同时代的地标性建筑,随便抽出一个来就是一栋GTP的大厦。楼层在不断地刷新,它们刷新了天际线,也刷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进程。无数的拓荒者坐着绿皮火车,坐着列车,坐着高铁来了走了,定居了。他们带着梦,抖落艰难与智慧的汗水,终于成就了一座城的辉煌,也成就了各自的人生。

在丝竹径,我时常被那些草亭里练二胡竹笛的人吸引;在凉亭子里我会因为咿咿呀呀的歌唱声留住脚步,一旁是有板有眼挥着指挥棒的和拉着二胡伴奏的老者,他们沉静在自己的王国里。你会发现那发出娇柔婉啭之音的人,已经不年轻了。但周身洋溢活力,充满阳光。我常常因为他们着迷,他们以长天当幕,以绿地为舞台,身伴绿树花海,陶醉于里,多么令人羡慕的样子。

身边不时有年轻的情侣出现。女孩子本来就喜欢拍照,一步一美景愈发来了兴致,男孩子追着女孩子的脚步,不停地按快门。女孩子看着照片上的自己露出满意的浅笑,又或者噘起小嘴,娇一声啧道,你这一张没有把我拍好。男孩子殷勤的陪笑,说我们再拍。年轻的妈妈推着儿童车,毫无目的地,慢慢走。童车上的孩子,小眼睛滴溜溜的转,蓝天白云仿佛在抚摸他的头顶,无数生动的细节长进他的眼睛里。童真的眼光看惯这美好的事物,幼稚的心田是不是也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呢?我想,应该是吧。

记不得有过多少次,我去公园看过这样的景了,看过荔枝花的星海,看过簕杜鹃的灿烂和池子里睡莲的妩媚……荔湖上石桥斜斜地跨过水面,桥那边的水面更宽了,水里映着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以及京基100的影子,岸边的鹅卵石与沙滩,让戏水的大人孩子,脚底板的感觉在坚硬与柔软中交替与感动。我会因为这风景再发一阵呆,误以为是进了江南的园林。

改造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时间的度量,它更是一种参与和投入,是适应天时地利,投身实践,去完成我们生命限度内的成长和创造。时间在花谢花开中流逝,这是自然之力。而那些隐在浓绿深处的高楼是时间之功,更是人在光阴逆旅中穿行,且行且歌,留下生命这一枚珍贵的印章。时间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反馈于生命,春华秋实、夏生冬藏。风光”与“风景”或许并非同一个概念,但却同时真实的在荔枝公园存在着。

 

作者简介



 

胡笑兰,安徽安庆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北京文学》《红豆》《厦门文学》《海燕》《奔流》等。为多家刊物专栏撰稿。获《人民文学》征文奖、广东省“华夏杯”征文二等奖,散文入选多种选本。散文集《拾花记》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