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个人中心
退出
安徽省作协主办
首页
安徽作协
作协信息
文学动态
文学奖项
文学皖军
安徽方阵
皖汇精品
新作发布
网络作协
网事大咖
网络文学
在线连载
在线阅读
长篇
中篇
短篇
诗歌
散文
《安徽作家》
安徽作家辞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动态
>
新书发布 | 作家钱红丽《河山册页》出版发行
新书发布 | 作家钱红丽《河山册页》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2-06-02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近期,我省作家钱红丽《河山册页》在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
《河山册页》简介
《河山册页》是钱红丽积淀多年的行旅散文集,游于皖中,走出皖外,足迹所至,遍及大半个中国。全书用文字及摄影记录了行旅所遇与自性探索,其间更不乏对美好事物直观而单纯的描写。读者可以借她的眼,看见很多故乡与异乡的风物。作者笔下的风景,实则是几千年绵延至今、流淌到心里的诗书礼乐,简言之——传统、古典。钱红丽用温婉深情的笔触描摹河山,小品文连缀成河山的册页,匠心和诗心兼具,展现了独特的文字质感和思考方式。
访谈: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Q:
您曾写过“不停地书写,才是一名作者应该顾及的尊严。”那您平时也是笔耕不辍的状态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生活吗?
钱红丽:选择创作这条路 ,就像随时给自己套一根绳索,一直都是在一种“行军”的状态中——
不是正在书写中,就是为书写做着大量的前期储备中。
我写了近二十年,出版了二十余本书,依旧乐此不疲,不过是因为热爱。
创作生活,也是一种手工艺人的状态,只有刻苦、缓慢。
这没法用机器大批量生产,好比木匠打家具,哪怕是一只小凳子,都要尽心尽力做好,然后一点点以砂纸抛光,上清水漆,再往黑屋子里晾上一阵子,慢慢地,这只小凳子便有了包浆。
有时,一部书稿需要数年才能完成,依靠耐心和不放弃,有时完全又搭上另一种死磕的奋力感,比如
《河山册页》,写作跨度十余年,一点点积累、储备,然后完整呈现。希望它抵达读者案头时,是带着一种光的,这也是木匠所谓的包浆。
Q:
您的新书《河山册页》是一本行旅散文集,但目前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已经无法随心所欲地外出旅行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您是靠什么来滋养自己的写作灵感呢?
钱红丽:当然依靠读书。
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纵然不从事书写,人也要读书。
读书不仅可以祛魅,还可以帮助我们不停地重建自我。
去秋至今,我一直在读鲁迅,不仅仅是他的小说、散文、杂文,我发愿,要遍览他一生中留下的所有文字,包括大量的书信、日记,甚至他早期翻译过的俄语、德语文学书。
Q:
您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禅意,以及浓厚的历史气息。这是您的写作风格吗?您认为人文历史能够给当下的人们带来些什么呢?另外,读您的书会发现您非常喜欢古典诗词,请问诗词对于您而言,有什么样特殊的意义呢?
钱红丽:一名作者对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无力去概括。但近年我有意在转向,自浓烈到简淡,力争去修辞化,向平淡自然靠拢。比如《河山册页》在交稿前,有过大量修改,三分之一的内容推倒重写,力求“白描”。
人文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源头,它是整个族群的底蕴,也是一座取之不绝的富矿,更是荡漾于我们心胸的一口活气。
没有这些,个体是无以立足的。
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我都喜欢。
诗是文学的冠冕,也是最高级的文学样式。
诗歌的克制、内敛,以及它内在的张力、节奏感,对于我散文的书写,有着极大的启发。
Q:
我们了解到您专门给签名本写了不同的短诗,以赠有缘人。这样的“宠粉”方式很独特也很惊喜,您认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理想关系是怎样的呢?
钱红丽:
作家与读者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应是知己的关系。
偶尔,我去豆瓣看看读者们对于《河山册页》有着怎样的反馈。其中一位读者朋友提到了“心性”这个词。她认为,能看出作者写作和心性上的成熟,内容、层次更丰富,不是纯粹写旅行,还探讨了情感、爱与美、自我等。另一位湖南的读者则表示,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一位作家的刻苦自修,是水到渠成后达到的一种高度。有的则评价这本书简淡、沉静、笃定、从容……
这些评论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并让我深感欣慰。换句话说就是,我的书写内核,被不相识的读者们get到了。我的努力,也适时地被他们看见了。我与他们,何尝不是一种知己的关系呢?
我说过,
一本书的畅销与否,不算什么。不懈追求一本书的生命力,才是一个作家活着的终极意义。
我希望接下来的一本本书,是常销书,并非一阵风似的畅销书。
Q:
读您的文章,仿佛在我们的面前展开了一张地图,让我们跟着您一块儿打卡。那么,在您描写的诸多地方中,留有深刻印象的是哪里呢?您认为一座城市、一片土地对生活、写作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钱红丽:书中所写过的地方,都曾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尤其是有着人文历史感的地方,比如亳州,你倘若在曹操建造的运兵道内站一会儿,整个建安文学史就会为你活过来;再比如杭州,去西湖,整个南宋宛如画卷自会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连接一座城市或一片土地的,依然还是人文历史。
无论杭州、苏州还是亳州,它们都有着一种经霜的岁月感。这种岁月感从何而来?从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中来。文化底蕴,就是一座城市一片山水的霜意,好比一个沧桑的人,他的来历正是他不可多得的内涵。
我们从事书写的,不过就是用一颗善于体察的心,将这些人文历史比照古今地串起来。这些城市或土地,正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一颗颗珍珠,永远地泛着宝光。
我们写或不写,它们都在那里。
作者简介
钱红丽,安徽枞阳人,出版有《低眉》《读画记》《诗经别意》《一辈子历历在》《等信来》《植物记》《以爱之名》等二十余部作品,现居合肥。
置顶
上一条:新作速递 | 诗人顾岸《顾岸的诗(...
下一条:新作速递 | 诗人赵俊稳诗歌刊发《...
热门点击排行
安庆长江干堤大电厂段抢险再回顾
江红波
省文联七届二次全委会在合肥召开
安徽省作协会员第二轮摸底情况公示
《无言的结局》 上
《无言的结局》 下
《农民的眼睛》下
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新会员名单
关于安徽省作协开展个人会员重...
热文打榜
马钢作协开展“走进生态矿山—...
新作速递 | 作家汪向军散文...
新作速递 | 作家司舜散文诗...
新作速递 | 作家季宇散文刊...
和县徐斌稻作文化工作室揭牌
2024年度安徽省作家协会新...
新作速递 | 作家洪放短篇小...
“读经典 诵潜阳” 202...
“网著梦想”2025年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