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评论圆桌 | 构建“皖派批评”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2-12-07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构建“皖派批评”的可能性

江飞





“皖”是安徽的简称,源自“皖国古都”安庆潜山。安徽面积不大,13.96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45%,但自古处于南北交汇、吴头楚尾的独特地域和文化之中。华夏中原文化与吴楚蛮夷文化在这里冲撞交融,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又将皖地分割成淮北、江淮、皖南三大板块,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对封闭的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由此,安徽文化具有了兼容性、多样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这成为“皖派”的原生底色。

无论学问,还是艺术,“皖派”向来都卓然一家,自成高格。比如,皖派篆刻,明清时期以何震、苏宣为代表,仿秦汉玺印,摹古出新,自成面目,风靡一时,邓石如更是突破秦汉,集众美之长,开一代印风;皖派汉学,清代乾嘉之际以江永、戴震为代表,与吴派并称,“渊乎古训,缜密严瑮”,由乡野而登庙堂,成为乾嘉汉学的中坚力量。近来常有人有意或无意欲以“徽派”取代“皖派”,殊不知“徽派”只是“皖派”之一支,正如“徽派民居”不过是“皖派民居”之一种。故以“徽”代“皖”,无异于数典忘祖,大谬不然。

近现代以来,“皖派文学”同样辉煌灿烂,对整个中国文学的走向,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正如皖籍批评家刘大先在近作《江淮风流贞下起元》中所言,“南来之风席卷老大帝国,新文化运动的两位领袖人物陈独秀、胡适俱由中江北上,同皖南的汪静之,皖西的蒋光慈、台静农,形成了广义革命文学传统。古典与现代的两大传统融汇到现实主义之中,构成了新中国安徽文学与时代同行的主潮。小说有鲁彦周、张弦、戴厚英、潘军,诗歌有田间、公刘、严阵、梁小斌,他们的作品如同最初从小岗村兴起的经济制度改革一样,总是呼应着社会的变革、折射了人心的变迁、体现出美学的创新。从‘新中国’到‘新时期’,从‘新世纪’到‘新时代’,安徽文学在经历起承转合之后,焕发出时代的风华”。

皖派文学的繁荣,也迫使我们回溯、发掘和构建与之相应的“皖派批评”。在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坛,“京派批评”“海派批评”以及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闽派批评”已是大家公认的文学现象,近些年来,“粤派批评”“鄂派批评”“川派批评”“晋派批评”等等更是纷纷登场,广为人知,尽管也有一些疑议,但基本上已成为具有标识性和影响力的概念。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皖派批评缺少一呼百应的领袖,也没有一套相同或相近的文学理论主张,但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我们不能也无须再用传统的、固化的文学流派观念来界定“皖派批评”能否成立,而应当立足于当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格局和实践,与时俱进,持相对宽泛的尺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和界定这一文学现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愿意借用“粤派批评”倡导者陈剑晖教授的话来说,“皖派批评”不是一个狭义的流派或学派口号,而是一个相对宽松、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正因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反而给“皖派批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阐释空间。

当然,“皖派批评”也必然有其基本的确定性所在:其一,皖派批评家必须具备“双重身份”,即安徽身份与文学批评家身份。“安徽身份”既指出生于安徽境内,后求学和工作于外地,也指出生于安徽境内或境外,但长期工作于皖地;批评家身份指的是长期从事文学理论批评,得到学界同行广泛认可,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此而论,现代以来,“老中青”三代皖派批评家形成了两支主力队伍:一支是省外批评家队伍,如朱光潜、阿英、舒芜、李何林、郜元宝、王彬彬、洪治纲、刘琼、杨四平、郭艳、刘大先、杨庆祥、方岩、张定浩等;一支是省内批评家队伍,如苏中、唐先田、王达敏、赵凯、方维保、韩进、沈天鸿、苍耳、江飞、陈振华、彭正生等(如有缺漏,敬请海涵)。总体来看,前者无论人数还是影响力都远大于后者,二者里应外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皖派批评的整体风貌。

其二,不论从地域文化气质、文脉的历史传承来看,还是从批评的影响力来看,“皖派批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尽管这些批评家的面貌、性格、职业和具体批评领域等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地濡染了江淮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的文化气质,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自建安风骨至桐城文派的历史传统,也都形成了儒雅温润、谦和包容、勤奋务实又善于融通、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创造性、时代性和当代性。比如本期推出的刚刚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皖派批评家杨庆祥和郜元宝:作为“80后”批评家,杨庆祥教授始终关注“同时代人”和文学现场,关注新东北作家群、新南方写作、科幻文学等新创作、新问题,始终保持对时代主题和文学未来的关切和思考;作为“60后”批评家,郜元宝教授通过细读当代文学经典《平凡的世界》,指明其是一部中国初期改革前后的编年史和全景图。这种融合马克思主义文学社会批评和形象美学分析的中国式阅读法,深入文本,鞭辟入里,得出的结论因而结实可靠。

总之,在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指导下,由安庆师范大学美学与文艺评论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安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皖派批评家菱湖大讲堂”,旨在提出和构建“皖派批评”,这既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安徽文化历史和皖派文艺传统,凝聚省内外力量,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安徽文艺评论事业和地方文化建设,真正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功能。当然,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并厘清“皖派批评”的内涵,阐释其本质特征,使其成为一个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超地域性的标识性和影响力概念,让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

江飞,1981年生,安庆师范大学美学与文艺评论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访问学者,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和一般项目等多项。出版《文学性: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理想与诗意——江飞文学评论集》等著作。曾获全国文艺评论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安徽省文艺评论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