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新书发布 | 作家王汉英散文集《一条大河波浪宽》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2-12-15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近日,我省作家王汉英散文集《一条大河波浪宽》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本书以饱满优美的笔触,开启了一次对长江文化和生态的抒写。记录、阐释有关长江流域生态与人文环境、思想文化、历史人物、文学艺术、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本书触探方苞的文化江南、刘大櫆的江南审美和姚鼐的长江文化意识,评析朱光潜的《谈美》,回望古诗中长江的风景;从汉剧中的“云梦泽”一路行至十六铺、新安江畔、小孤山、振风塔、上码头,留念街头“磨剪子、抢菜刀”的回声……文中展示了长江文化和生态的丰厚与魅力,生动描绘了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在时光的洪流里,一派热气腾腾的生活画卷。

序:每一滴江水

许旸





收到《一条大河波浪宽》样章,光是扫过目录,耳边就响起了乡音——

吼一嗓子“磨剪子——炝菜刀”,“安徽的母语”山鸣谷应,从十六铺、小孤山、上码头,一路回荡至下枞阳、古镇汤沟、振风塔……“君住长江头”,把每一滴江水铺于眼前,待来年,“江南丘陵的春天里,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

蓬勃的乡情,顺着长江水,乘着空气,汹涌而来。由此,许多有关故土的记忆,一点点苏醒膨胀,拱出板结的记忆土壤,冒出毛茸茸的枝丫。恍惚回首——哎呀,原来我离故乡已经这么久这么远,原来这里还有那么多我未曾熟悉或自以为熟悉的点点滴滴。

所以,《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宝贵在于,这本集子无时无刻无休无止地在打捞、在缝补、在捕捉,无论是从史料堆里爬梳线索,从父亲母亲的记忆里拼出版图,还是从田间地头、浩渺江波采集鲜活片段,书中“全感官”式的地理人文书写,化作写给故乡的一封封绵长情书,读者也随着文字里江水的波动、流淌、澎湃,体味一座江边小城的烟火气息。

方言、戏曲、美食、典故、建筑……簇拥着奔来,人声鼎沸中,故乡的身影愈发真切。王汉英以她多年的坚守、饱满的深情、伶俐的笔力,写活了这方水土的生生不息,递上了一份长江生态融入日常的个性化报告。

有时,回眸出生地,最初的出发点,很容易因身心距离跌入“时光滤镜”,或一味陷入怀旧,或流于琐细考据,而《一条大河波浪宽》始终以一簇簇温暖而不炽烈的情感贯通,让人顺着字里行间的细浪,打量着岁月冲刷的痕迹。

近两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行动轨迹,向外走四方,诸多不便,于是,这个时候,向内再回望,我们获得了对故乡更切身地感触。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在信息时代里打滚,渐渐蜕变,离精致的冷漠主义者越来越近。”而在江水氤氲中,作者并不讳言“我是喜欢大城市的,少年的第一个梦,就是逃离生长油菜花的地方。”但这种冲动与逃离,与“由衷爱上这山重水复的一堵堵白墙”并不矛盾。

在风筝线般的拉拉扯扯中,每个从故乡出发的人,获得了远超出懊恼、后悔、快意、庆幸等单一情绪的复杂体验,故乡不语,只静待历经摔打后的回归。

我是安徽人。我是“安徽”人。我是“安”“徽”人。我胸前有个通灵宝玉,这么多年,我怎么没有发现呀。幸亏没发现得早,否则我也摔。

——这段书中的神来之笔,令我一遍遍回味家乡的各种怀抱。就像作者说“江水奔流过的地方验证着流水的哲学”,有关故乡的反复书写何尝不在更新着“家”的哲学——我愿意接纳你的一次次冲动。

“后记”代创作谈

王汉英





一本书的容量是承载不了浩荡长江的无穷个亿万分之一。只是说,我想借一本书的容量来描述一滴水的重量和温度。为什么非得要写一本这样的书?起先我以为是为了计划好的文学创作,后来我否定了……并没有。就是非常想写。非常。

这几乎是一个心理暗示,必须要有一次告白,对故乡的。对自己的。

故乡的形象,在我的记忆版图上,就是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故乡并不遥远,它一直在我的身后奔流。然而,我却很少与人谈起它。是的,很少。那些牙牙学语的声调,那些蒹葭苍苍的往事,那些声萧鼓乐的乡村情节,那些酸辛和热辣的生活,以及正在经历的变化……我并不爱陷入回忆之中,回忆并不比事实更靠得住。

童年时,一滴挂在棉桃上晶莹欲滴的露珠,也许要比走五里地去上学的路程,更让我印象深刻。

回忆要么让人牵肠挂肚,要么就是耿耿于怀,或许基于这些经验,我觉得自己特别像一条鱼,记忆也只有几秒。

可真是这样吗?即使是一条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鱼,她也许会在某天游过长江大桥时,面对水天一色,江流千古的浩渺烟波,突然想喊出一嗓子——你在哪里啊?妈妈。

基因里携带着江水的因子,无论走多远,无论我如何地想绕过回忆,这些因子总会固执的在一个深夜,幻化成故乡一个个久远而模糊的人物,站到我的梦里,顽强地告诉我,我是长江的女儿,我的第一声“姆妈”,是永远的母语。

《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本书的缘起,应该就是这样的吧。虽然收录了以前的少许文稿,主要内容前后花了好几个月才写完。那几个月里,我几乎夜夜枕着长江入眠,一篇一篇累积而成。

完成文本的整理时,这本书的线索突然亮了——原来我执于写这本书的念头,得到自我解释。我仿佛看到一条小鱼缓缓游出江湾,顺流,逆流——逆流,顺流……是的,除了《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是我母亲最爱唱的一首歌,没有更适合的书名了。先前我拟了不下七八个书名,经过出版社三四轮地淘洗,只有这个备选的“一条大河波浪宽”一锤定音。这是命定的书名,我欣然领命。

巜一条大河波浪宽》是我潜在地告白——小鱼和长江的关系,就是我和母亲的关系。对我而言,故乡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故乡。

只有书写,母亲才不会真的随着时间而消失于无形。只有书写,母语才不会随地理变化而改变音韵。

我出版的第一本书叫《人海》,这本叫《一条大河波浪宽》,奇怪得很,这两个名字莫名有点关联,都有茫茫水字旁,并不是故意设计的。在《人海》里,我是粒微不足道的沙砾,在《一条大河波浪宽》里,我是条微不足道的小鱼。

也许有人翻开它们,会看到一条小鱼儿,携带一滴长江水,正奋力游荡在人海。如此奋力,其实只是想让生命更加结实起来,这一点精神世界的感悟,是母亲河的馈赠和滋养,谢谢打开书页的你们。

作者简介





王汉英,女,安徽省作协会员,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已出版个人诗集《人海》。有文学作品见于报刊,部分作品转载于光明网,中国作家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