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许冬林《外婆的石板洲》读书分享会在鲁迅文学院举行

发布时间:2023-04-22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4月19日下午,在北京八里庄鲁迅文学院草坪上举办许冬林的散文集《外婆的石板洲》暮春读书分享会,以一种古典而青春的方式实现一次文学对话。来自鲁院和北师大联办的现当代文学作家研究生班的作家们,浴着阳光和微风,佐以普洱茶和水果点心,深情诵读《外婆的石板洲》一书里《旧时黄梅天》《大脚走路的奶奶走远了》《暗处的河》《霜气》《寂静海棠》等篇章,同时点评交流许冬林散文的创作特点、审美特质和艺术特色。
此次读书分享会形式独特,既饶有古意,又具有以清新的方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独特创意,并且激发了作家们阅读和创作的激情。分享会还吸引了在鲁院学习的文化润疆作家班的学员和作家们前来读书、研讨。
附部分朗读研讨者发言:
鲁院和北师大联办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青年诗人邹胜念:
读完冬林姐的散文集《外婆的石板洲》,我原本有些心生疑虑的事,被搁浅在黄昏。平静和恒定,是她给我的一份圣洁之礼。这种感觉,仿佛是一个画面:在日落大道两侧,余晖给予羊群和草芥同样的温度,羊吃草裹腹,草支起残垣迎风生长,成片的羊,缔造的雪白无尽,漫山的草,呈现的绿意不绝。白和绿,是我从这本书里捕获的颜色,白是记忆,是抵达,是告别;绿是新生,是汁液,是出发。书里绵延的情意,在时空里交汇,唯美里叫人心醉,通达里叫人理性。要感谢旧时光塑造了一个沉静如水的冬林,更期冀新未来,冬林带来更多的惊喜。
鲁院和北师大联办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兰州晚报副总编王琰:

在鲁院,冬林住在我隔壁,我俩从同一视角看窗外。夜晚,我能感受到她敲击键盘的声音。温婉、沉静的冬林最可贵的是她的笃定和执着,她心里有一把锄头,有多少年,有多少天,有多少个夜晚,她就是这样度过的,她努力向地底深处掘进,寻找出被泥土掩埋的生活的真相,将一个个亮闪闪的文字洗净擦干了摆放在我们眼前。

一本朴素的书,像素朴的冬林。里面有感性、灵敏的她,她的文字有味道、有色泽的、有灵趣。更重要的是,有思辩。思辩的冬林更为动人,是她文字里的苏轼,是蒌蒿,是河豚,是她生活里的盐,是她的人生观。继续和她一起看窗外,是幸福的。
鲁院和北师大联办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李沛锦:

冬林姐以前的散文有一种嫩绿的草芽一样的颜色,让人感觉非常清新,有一种非常温润的春天的气息。但是就像冬林姐的名字一样,她从这些散文开始,让人感受到了比以前更加厚重的东西,有接近泥土的东西、接近大自然的东西、接近人性更深处的东西。从春天到秋天,随着自然年龄的生长,随着我们的灵魂越来越广博深刻,正如她的名字冬林,她的散文中出来一种色彩就像这本《外婆的石板洲》封面一样的颜色,是种枫叶的颜色,我觉得像枫林色。

这本散文集中所包含的自然风物,无论是荸荠也好,还包括蒌蒿与河豚,还有《海棠寂静》中的海棠等等,都是一种非常好看的自然风物,它们也保留了冬林姐以前的写作的风格,给我了一个非常好的审美体验。另外一点呢,我就感觉其中写人情人事的部分非常附和叙事逻辑、情感逻辑,人物走得也更细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引起我的共鸣,我相信大家也能在很多的细节处看到自己奶奶的身影、自己外婆的身影。所以说我觉得《外婆的石板洲》中,里面这个外婆的形象,她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我们所有的思念的外婆、奶奶的一个集合体。
鲁院和北师大联办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甘肃省作协秘书长冯丽君:

江南不仅给了许冬林婉约与柔美的气质,同时也赠予她细腻与温柔的情怀。在《外婆的石板洲》中,故乡的风物穿越霜气,向着另一种维度的精神世界拔节攀登。小镇古静,人世斑斓。岁月神采飞扬,莽莽风烟中,万物生长。这里,不仅有冬林自我内心的感触,不仅有冬林对亲人、朋友、旧事的缅怀,还有对平凡人们生命幽光的体察。在冬林的作品中,不仅展现了对人情的深切探微,也展现了她对万物生灵的深切觉知。在她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冬林对于自我,对于天地,对于众生的深刻观照。祝福冬林在日后的写作中,继续秉承自己文学创作的精神坐标,烛照前行。

鲁院和北师大联办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祝红蕾:

许冬林是我很敬佩的作家,她非常勤奋,作品高质,《外婆的石板洲》是她的第十一本散文集,唯美、真切,波澜不惊的叙述里有着深沉的思考和悠长的回味。

许冬林的散文像植物一样,在纷纭世事里安静优雅地生长,有着丰沛的汁液和坚韧的力量。她把生活诗意化,用身边熟悉的人事、自然风物,营造了一个个空灵美妙的意境。她的散文又像她的人一样,有着江南水乡的温润水汽,在明媚的春光中娉婷走来,带来万物的灵秀和人间的温暖。

我喜欢许冬林的写作态度,谦卑、真诚,给笔下的文字注入了人间烟火气息;更喜欢她的生活态度,风轻云淡中,把日子过成了诗。

希望更多的人喜欢《外婆的石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