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新书发布|作家储晓琴散文集《快阁东西倚晚晴》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3-05-30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近日,作家储晓琴散文集《快阁东西倚晚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简介



书分为“浓情桑梓”“云水无心”“葳蕤人间”“臧否风流”四个部分。是作者近20年发表于报刊杂志的文章。这本书典雅,随性,以记录小人物身边事身边人为切入口,承载了时代变迁、家国之思、历史之叹,也记录了作者个人的心路浮沉、离合悲欢。题材广泛情感真挚语言清丽风格半是明媚半是忧伤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作品欣赏




崔岗的植物


崔岗是合肥都市人心目中的诗与远方。如果把合肥比作巴黎,那么崔岗就可以比作巴黎南郊外的枫丹白露。其实,崔岗只是距合肥市区三十公里的一个小村庄。

崔岗空气清新,植被绿化率达到了70%以上。崔岗的植物品种繁多,形态各异,自然生长,朝气蓬勃。它们长在崔岗村民的田间地头,长在通往崔岗的大姚路旁,长在村内的崔谭路两旁,也长在崔岗艺术家玲珑入画的私家庭院里。

崔岗首先是村,是崔岗村民世代居住并繁衍生息的地方。村民的地头,春天有大片大片自然生长的油菜花,没心没肺金灿灿地开着,隔三丈远都能听见它们噼里啪啦马力全开奋力生长的声音。周边的菜地里,一排排蔬菜大棚全副武装排列整齐。大棚里长年种植着青菜,莴笋,四季豆,马铃薯,长年盛开着白色的辣椒花,紫红的扁豆花,橙黄的南瓜花,明黄的黄瓜花,鸢尾蓝色的萝卜花,从春到冬,挤挤挨挨,闹闹嚷嚷,热烈隆重,无休无歇。

大姚路是从合肥市区通往崔岗的一条乡村公路。狭窄的两车道,高低错落蜿蜒起伏的路面,仿佛古典音乐里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都从古琴谱上逃了出来,着意在大姚路的路面上蹦跳追逐随意嬉笑。春天,路边经常斜刺里杀出一簇桃花,两三枝粉樱,夏天,幽蓝的野花和茂密的狗尾巴草时不时地在路边探头探脑,带给行人诸多不期而遇的惊喜。

但为大姚路增添威仪,使大姚路声名远播直至被誉为“合肥最美乡村公路”的,是路旁高大伟岸的白杨。白杨树随着大姚路一路铺展,早迎朝阳,晚披夕照,春发嫩叶,夏洒浓阴,秋染金黄,给大姚路增添了无数生机。到了冬日,白杨褪去叶片,以勇敢决绝的姿态向大自然和行人袒露出了光秃秃的白色树冠。白色的树冠绵延不绝成排成阵,远远看去像是雪后高山的松树经过一夜冷寒后凝成的雾凇,又像是枫丹白露画派的画家柯罗、米勒等人所创作的写实主义风景画,带给行人庄严静肃之美和天地寥廓的感受。

白杨树的尽头是崔岗。行人停好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内那条横贯东西的村路崔谭路。崔谭路像一条河,两侧分布着两类形态相对固定、短期内较难移动的植物,一类是灰墙青瓦的原风貌村舍民房,另一类是2012年之后陆续兴起的艺术家工作室,两种植物交相辉映,犬牙交错,和谐共存。这里甚至还有一座基督教堂!艺术摄影展、室内设计展、画展戏剧节、文艺沙龙、手工市集、国风发布会在这里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地举办。咖啡与红酒,尾气与犬吠,喧嚣与宁静,现代与传统,时尚与古朴,叛逆与小资,在崔岗交融碰撞,令人想起美国哈德逊河画派早期蛮荒与狂放交织的风格,带给行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崔谭路两边的墙,民房的水泥墙也好,艺术家的红墙也好,都爬满了成片的爬山虎,蓊蓊郁郁,妙趣横生。初夏时节,有热烈奔放的红蔷薇自墙头垂下柔枝,恣意展露着笑颜,深秋季节,有橙色黄色和深紫的菊花在墙角轰轰烈烈地争妍斗艳。

从崔岗通往王大郢音乐小镇的路边有个大水塘。盛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红白相映,卷舒开合,风送荷香,遮天蔽日。下雨的时候,撑一把油纸伞站在塘边感受“惊风乱飐芙蓉水”的场景,别有一番趣味。而到了秋天,水塘就是芦苇的世界了。秋天的芦苇芦花似雪,映着碧水长天,在秋风的吹拂下袅袅婷婷摇曳生姿,摇得像一个个纯真如昨的梦,摇得过往行人都起了柔肠百转的乡思,摇得山东梁山泊的游客路过崔岗都忍不住想要驻足拿起红牙板浅斟低唱:“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艺术家的入驻给崔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艺术家的私人庭院里当然少不了草坪,少不了奇花异草,更少不了与芭蕉。

艺术家们经常在花前饮酒,在草坪上放歌。酒到正酣时,肝胆洞毛发耸立谈间,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一抬头,空中明月皎皎,一低头,拱形门上的辟荔累累垂垂。辟荔无论是贫瘠还是在肥美的泥土都能生长,任凭风吹雨打,始终绿意盎然古代诗人常借薜荔象征高洁的人品屈原《离骚》中有“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孟郊《送豆卢策归别墅》中有“身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的诗句。文艺文艺,文与艺是相通的,诗人爱辟荔,艺术家当然也爱辟荔。辟荔的野蛮生长唤起了艺术家“艺无止境”的冲天豪情,辟荔的绿意盎然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辟荔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

芭蕉叶大栀子肥。蕉叶的寓意是“叶大,业大”,有兴旺发达之意。芭蕉高大坚韧,蕉叶宽大平滑,颜色绿润如玉。“何故闲来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雨打芭蕉向来象征着孤独忧愁和离情别绪,而艺术家大多数是敏感多情的,所以,艺术家的庭院里当然要有芭蕉。芭蕉还象征着清新、平和、自由与松弛。百度了一下,艺术家的共同特征是:安宁、少言、自制、喜欢独处具体、随和、看重实实在在的生活积极、主动而细致地观察,尤其关注周围的人、动物、植物及其他一切能引起美感的事物,追求和捕捉时尚元素喜欢放松自由的状态,通常会为自己创造一个美丽而隐蔽的环境。如此看来,孤独的芭蕉,多情的芭蕉,清新平和的芭蕉,自由松弛的芭蕉,无论从哪种角度解读芭蕉,它和艺术家的特质都是相通的。

近几年有关崔岗发展的理念和活动越来越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乡村振兴,生态建设,人文温度,诗意家园。但崔岗的植物们是不知道这些的,就算没有游客来观赏,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植物们只想一心一意地伴着夜间的虫鸣,漫天的繁星,清晨的露珠,初升的朝阳,在崔岗这块方寸之地上,不分昼夜地潜滋暗长、葳蕤生光。



简短的序

洪 放


每个人的文字都注定有自己的面目,即使藏得再深,技巧再老道,叙述再隐蔽。面目摆在那里,总能从边边角角角里透出光亮。而且,那些光亮才或许是最为真实、最为贴切的。因此,读一个人的文字,必得细读,既要读出文本的“大”,更要读出文本的“小”。小处见大,小处见面目。

储晓琴的文字面目到底怎样?一句话、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其实是很难描述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文字已经替她描述过了。她写老家:“老屋屋角有棵高高的杏树。春天里花满枝桠灿若云霞,有时候下雨了,数着脚印,踩着瓣瓣落花在树下走,小小的心里,有隐约的清凉隐约的愁。夏末时轻风拂过,金黄金黄的杏就落了满地,和弟弟妹妹们在树下遍地跑着抢着,满满的惊喜呵,那满满的快乐!抢完了,我们就折下竹篱笆上的牵牛花,再一齐仰头看杏树顶端那高远高远无比清澈的蓝天。”

这是一个骨子里有乡愁的人才能写出的文字。当然,她其实更多地是属于走出乡村的灵魂。她有过青春、诗意,她因此最爱李商隐,且写道:“如果说青春年少的时光,我喜欢李商隐的爱情诗还很带点‘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味道,那到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中年,最能引发我情感共鸣的就是他的上述咏怀诗了。万里重阴非旧圃,半生时光属流尘。《李义山诗集》,给我带来忧愁也带来安慰与超脱,带来孤独也带来柔韧与平和。王蒙说,诗艺、诗教、诗美是一种美善向上的力量。‘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艳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叫我如何不爱李商隐?”她这一写,仿佛是站在李义山同一个时空了,且共着同一种情,同一种思,同一种爱。

“但美人是不知道的.她的世界与高宇的世界早已分属南极北极永不相交。不悔当时错,云烟两茫茫。美人闭眼睡着,一串眼泪流到了腮边,又顺着脖子流到了肩膀上,最后,停在那条粉色的小鱼上。”这又是哪一种面目呢?这是储晓琴的小说面目。小说看似虚构,然而,却尽是道不尽的内心的观照。那些人物,那些命运,那些哭泣,在她的小说中,很是淋漓,且常常让人要停下来,回味小说背后的那一种哀楚,感受小说之中的那一缕血泪……

储晓琴一直站在文学的门槛上,恰如其分的距离,让她的文字随心由性,见出了真;她的女性的笔触中,更多地透着豪放。而她这么多年对文字的坚守,以文字随心由性,见出了真;她的女性的笔触中,更多地透着豪放。而她这么多年对文字的坚守,以及文字深处那种虔诚,都已经成为她的执着与悲悯了。

文字随缘,水流花开!






作者简介




储晓琴,中学历史教师,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2002年开始文学创作生活简单随意,文字冲淡美飒,有作品被《读者》杂志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