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新书发布|作家闫超华童诗评论集《童诗的炼金术》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3-07-13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近期,我省作家闫超华童诗评论集《童诗的炼金术》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辑录青年诗人、批评家闫超华的童诗随笔20余篇。作者以诗人和批评家的双重视角描绘了童诗的“世界地图”,笔涉金子美铃、窗满雄、史蒂文森、特德·休斯、汉斯·雅尼什、希尔弗斯坦、罗大里、佩索阿、蓝蓝、童子、吉葡乐等作家、作品及相关论述。

是国内首次系统地论述国内外著名儿童诗人的论著,也是对中国当下青年童诗写作的一次梳理和探寻。本书对每位童诗作家的童诗主题、童诗方法、童诗理念等加以细致解读,是献给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儿童诗教、诗学、写作的礼物。



一种无邪孩童的自由天性与生命深处蔓延的神秘,有待于人类文明的好奇心对其进行更深入、更丰富的探寻和表达,以至于时常以跨越各种观念边界的方式达成——闫超华对童诗创作的实践和思考,在这一条道路上孤勇前行,为汉语童诗收获了可观的经验。


——蓝蓝(诗人)


超华一手写儿童诗,一手研究童诗的理论。这几年,他是童诗界最活跃的诗人,也是童诗评论界最活跃的评论家。他的童诗,注重创新,注重现代性,为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反,他的理论研究,又指导推动了他的童诗创作。这是超华的一本理论专著,我建议大家认真读一读,我以为其中的一些观点会使我们受到启迪,并会进一步推动和繁荣当前的儿童诗创作。

一一王宜振(中国作协原儿委会委员,诗人)


长期以来,中国童诗评论积贫积弱。并非没有,但多流于吉光片羽般的印象式赏析,不成体系。在此背景下,再来看闫超华的童诗评论集,会倍觉可贵。论者视野宏阔,举证左右逢源,解读却如抽丝剥茧,细致入微。既系统、沉着、锐利,又自由、灵敏、温柔。每篇评论都像一颗静静旋转着的神奇水晶球。

——涂明求(儿童文学博士,副教授,诗人)


闫超华的童诗评论不小于诗评,他所理解的童诗并不小于诗。他的评论建构了这样的观念:童诗之童并不是一个大小的范畴,而自带历时与共时兼备的属性,不可简言之,不可小覻之。

——朱珐(古典文献学博士,小说家,诗人)


闫超华的童诗评论,将诗艺探讨、创作梳理、风格评析融于鲜嫩可爱的文字中,足以称为一种新的范本。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在心头欢快流淌的童诗之颂歌。

——童子(诗人,编辑)


我从未见过才华、认知与天性如此完美结合的诗人。如果童诗是语言与心灵之爱,那么童诗的背后与前面是什么?这本童诗评论集是一百年童诗摸索到的第一块奠基石,远远有别于太阳公公风婆婆柳树阿姨写过的一百年。才华从来不缺,天赋太稀缺了。

——津渡(诗人)



闫超华,1987年生于安徽阜阳颍上县,合肥儿委会成员,写童诗及儿童文学评论,居云南保山。曾荣获首届“小十月文学奖”诗歌佳作奖,被《儿童文学》杂志评为“2013儿童文学十大魅力诗人”,在《儿童文学》《新京报》《红蜻蜓》等杂志报刊开始童诗专栏。其作品在《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少年文艺》《星星》《诗歌月刊》《文艺报》《文学报》《书城》等发表,入选《百年百篇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文丛·诗歌卷》《写给孩子的100堂诗歌课》《少年文艺·名家精品文丛》《童诗三百首》等多种儿童文学选本。童诗推广人,先后在北京、重庆、浙江、云南、安徽等地开展童诗课程,公益组织“是光诗歌”乡村教师培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