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安徽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作家回家写安徽”活动发言摘编(二)

发布时间:2023-09-07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编者按:9月1日至2日,安徽省作协组织开展安徽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作家回家写安徽”活动,会上,6位作家代表和2位基层文联主席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先后作交流发言,现推出发言摘编以飨读者。


发言摘编:


老 井:创造比肉身更明亮、更高贵的东西


我是来自淮河能源集团潘二煤矿的井下工人,下井31年,写诗33年,从事过井下多个工种。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大多数诗歌都是煤炭诗。我想说,其实煤炭诗很难写,八百米的地下,可以入诗的意象本来就不多,而煤炭、岩层、采掘机等物象,更是不像地面的风景那样天然具备抒情性。

也许与辽阔壮丽的地表世界相比,地下的诗歌元素真的是太少了。但是我记得本雅明说过这么一句话,“让记忆保持鲜活,是要去更新我们凝视事物的目光”。由此我领悟到,地底深处的粗犷之美和力量之美如果要转换为诗歌之美,必须要睁大诗人的第三只眼,更新自己“凝视事物的目光”。内心沉寂下来,倾听地心万物细腻的诉说,再打开自己的想象力,于是我看见,每一块煤、每一根钢梁铁柱、每一台防爆电器甚至连工作面上怒吼的采煤机,它们的表面都开始闪烁灵气,那是诗性的光辉。辛勤劳作、甘于奉献的煤矿工人,是我讴歌和赞叹的对象。

以矿工的身份写矿工,用悲悯的情怀、内心的美好和浪漫,在乌黑的地下寻觅内心的田园诗。两百年前,世界上并没有大型煤矿;两百年以后,地球上也许又会没有了大型煤矿,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矿工因此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历史时期出现的独特群体。我珍惜这历史机遇,更愿意为人类的劳动、明亮、尊严和高贵,用我手中的笔,做出一个诗人的深澈见证。



李松:写作与生活


从本质上说,网络文学是大时代下通俗文学的一种演变,与过去纸媒发达的时代相比,不过载体变化了而已。网络小说要的是每天更新,动辄几千字上万字,与此同时要尽可能保持故事的连贯和精彩。由此可见,网络小说作家的压力相当之大。

鲁院归来后,我有幸参加了省文联和省作协的几次会议,省文联和省作协的几位老师多次强调,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是安徽文学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兼职网络作家,你应该把创作重心朝现实主义题材转移。于是我在创作一本纯商业小说的同时,写了在很多人看来经济效益不佳的小说,这就是《我的1938》。这部小说入围鹤鸣杯年度军事作品,被阜阳市委宣传部定为重点文艺项目,入选安徽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荣誉激励奖,尔后更名《爷爷的小田庄》出版。我压抑着激动无比平静地递给孩子,告诉他这是我写的小说,有时间可以读一下。看着儿子极力掩饰的兴奋,那一刻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2023年,我创作的网络小说《飞翔在茨淮新河》入选了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扶持项目。在此,我想向指点帮助我的老师们道一声感谢,是他们提醒我要挖掘本土特色、弘扬安徽精神,才有了这样一个选题。

安徽文学要高质量发展,网络文学又是安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认为,只有秉承一颗初心,铭记作家是社会的良心,才会清晰明白究竟该写什么,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既是网络的、更是文学的。



谢鑫: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


我创作的主要方向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文艺作品对人的感染力、影响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写好儿童文学事关重大。我在2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坚持“真善美”的创作原则,坚持“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发表和出版了数百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图书超过100本,总印数超过500万册,多次荣获各级奖项,比如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荣获中国桂冠童书奖、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三等奖,以及两次荣获六安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荣登“当当影响力作家”排行榜,我个人被六安市委宣传部授予“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荣誉称号等等,作品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我认为,这正是因为我践行了“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20多年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才有了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小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就是说,无论我们的创作多么天马行空,总归要以现实生活作为灵感来源,为人民群众写作,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样,儿童文学要以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为蓝本进行创作,孩子们有自己的情感和烦恼,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孩子们有倾诉表达的权利,他们更应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满足他们要求的同时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以中国“文学之乡”创建发展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文学工作水平

桐城市文联

桐城市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市委提出以中国文学之乡创建发展为总抓手,打造人文胜地。目前,我市拥有文学创作性质的协会、学会和诗院等社团十余个,会员500多人,其中本地中国作协会员7人、省作协会员50多人。

 一、以创建文学之乡品牌为抓手,加强阵地和平台建设

一是创建中国文学之乡。我市从2020年开始启动此项工作,目的在于赓续文脉,振兴当代桐城文学,进一步擦亮桐城文化品牌底色。2022年12月已正式获批。今年7月8日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二是挂牌成立安徽省首家县级文学艺术院。在当前机构改革精简整编的情况下,我市还特批成立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桐城文学艺术院,并给予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首批签约作家12人,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政策扶持。

三是设立安徽文学名家工作室和《安徽文学》创研基地,积极发挥阵地平台引导作用。省作协于2022年3月设立了安徽文学名家工作室,聘请陈先发、石楠、许春樵等知名作家不定期来工作室对重点作家和重点作品进行创作指导和改稿。《安徽文学》杂志社今年把桐城作为创研基地,今年7月主办了新时期文学发展研讨会,来自省内外10余家知名文学期刊主编及40多位文学名家与我市20多位重点作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二、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精品创作

一是我市先后出台了激励作家创作和文学工作发展的扶持政策,举办两年一届的政府文艺奖,今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隆重举行了中国文学之乡授牌暨《安徽文学》年度奖、桐城市第四届文艺奖颁奖典礼。二是文联、文学艺术院和作协制定了《关于鼓励作家开展“深扎”活动精品扶持奖励办法》。三是市文联积极争取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企业等社会资金,加大对重点作家作品出版、新书发布的支持力度。

三、全方位开展“深扎”活动,丰富作家创作素材

一是结合重大主题开展“深扎”活动。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建党一百周年、喜迎二十大等重大主题,组织作家深入农村、厂矿企业,采访抗美援朝老兵、老村支书、社区老党员等,创作了一大批讴歌党和伟大的祖国、讴歌人民和新时代的文学作品。

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深扎”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进军全省十强、实现千亿桐城”目标,主动投身火热的经济主战场和重大建设工程现场,组织作家搜集来自第一线的第一手宝贵素材,一批以桐城地方历史文化元素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和素材的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与非虚构作品应运而生。

三是拓宽采风渠道开展“深扎”活动。设立文艺创作采风基地,利用不同季节自然风光、传统农业节气、和传统节日,组织作家开展“命题”采风活动,在《桐城文学》《桐城诗词》和文联公众号、作协公众号、出版专题作品集等推出作品。同时邀请省内外文学名家借助已有的六个采风创作基地,举办改稿会和作品研讨会。今年我们又在成都设立了桐城文化西南传播交流中心,还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文价交流窗口,不断扩大桐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发挥文学助推力量,放大文学之乡品牌效应

文学之乡的创建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作家和文学新人的创作水平,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精品力作,江觉迟、程绿叶、陈俊、吴旦、光其中等一大批重点作家进入创作旺盛期。仅去年以来桐城作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300多篇(首),新增两人加入中国作协,十多人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文学大奖。


激活一池春水 文艺满庭芳菲

长丰县文联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长丰县文联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工作第一导向,坚持把政治理论与时事政策学习作为第一要求和长期任务,采取专人领学、专题研讨、集中培训和主题实践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武装工作落深落细,不断提升全县文艺战线的政治素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联系统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鲜明、政治生态清正。

二、用足奖励政策,推动精品创作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培育文艺精英人才,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繁荣发展长丰文艺事业,为建设“文化长丰”“共富长丰”提供强大思想动力和文化支撑,长丰县自2014年出台《长丰县文学艺术奖励办法》以来,经不断修改完善,2021年出台的《长丰县文学艺术精品和文艺人才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对国家级、省级获奖、入展、发表、展演的文艺作品大幅提高奖励标准。2021年长丰共奖励扶持创作的文艺精品598件,其中国家级61件,省级223件,市级千余件,比2014年的92件有了数倍增长。“丰翼”文艺人才培养计划每人每年扶持进修培训资金3万元,让有培养潜力的文艺骨干“走出去”。

近几年,县委宣传部与县文联共同推出年度重大题材主题创作激励机制,每年拿出25万元对优秀主题创作作品实行奖励。比如,今年出台了《长丰县2023年“奋进新时代 决战双千亿”重大主题文艺创作方案》,分七个选题开展作品征集活动。在激励机制引导下,一批批具有时代气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数量和质量都不断上升,国家级和省级会员人数不断得到新的突破,有效推动了长丰文艺繁荣发展。

三、拓展激励平台,带动队伍建设

在高素质文艺人才培养上,长丰县持续开办“长丰文艺大讲堂”公益讲座,举办文艺人才骨干培训班和“丰翼”人才培养计划等措施,着力构筑文艺人才成长梯队,不断壮大文艺人才队伍。为做到文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县文联将内部刊物《楚风》杂志更名为《长丰文艺》,扩大版面,优化和调整杂志栏目设置,刊登县内文艺爱好者的作品,予以丰厚稿酬。

四、开展主题活动,吸引参与其中

紧扣近年重大时代主题和宣传主题,组织策划了“全面小康奋斗有我”、“艺心向党·文艺为民”、“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决战双千亿”、“全国知名作家看安徽(长丰站)”、“新视界新长丰”全国摄影大赛等主题文艺采风、创作活动。

五、扎根生活沃土,志愿服务惠民

长丰县文联以“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采取了“送文化+种文化”、“阵地服务+流动服务”等方式,让文艺惠及百姓,不断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