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战疫·散文专辑|战疫 我在场(十)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作者:

                            本期目录

《等你梅花开》 江彦

《善意的暗涌》李丹崖




等你梅花开

江彦

我慨然赴约
穿上我最漂亮的衣服
露出我最美丽的笑容
和你相约在这样的冬天
我期待这一次的相聚并不会太长久
因为我更想看到
你素颜轻装的美……
             ——《致武汉》

 

当我看到阿梅朋友圈这段话时,我知道这个外表腼腆内心倔强的95后小丫头,这个多愁善感却又执着坚强的小女生,终于如她所愿的报上了名,奔赴武汉一线抗击新冠病毒。
她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就像我妹妹一样。人如其名,像梅花一样甜美可爱又乐观勇敢。
大年三十那天早上,她给我发来微信:“姐,今天我准备回老家过年,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去了,那里过年才好玩呢!”我知道,她的老家在安徽泾县的一个偏远乡村,坐高铁到县城后还要坐1个多小时车才能到达。
可是下午的时候,我再次在医院看到了她。她说,她看了新闻,新冠病毒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她不想回去了,想留下来给院里做点什么。
随后院里就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召回岗位,随时待命,并发出倡议号召志愿报名援助武汉。她当时就报了名。“我孤孤单单一个人,没结婚,还没有男朋友,爸妈身体健康,我也很喜欢武汉那座城市。”
可惜的是,因为人数限制,她没有报上。当名单公布的那天,她哭的像个孩子。我安慰她,你这么年轻,人生才起步呢,何必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她哭着说:“你不懂!身为医护人员,看到那些患者可怜无助的眼神,我就像是听到了他们在喊我的名字!我们就是他们的生存下去的光!”
那些天里,她在忙碌于院里安排的防疫工作的间隙,都会刷头条,关注疫情变化。她告诉我,她看到每天新增确证和疑似数字的时候,心里都一紧,看到新增死亡数字时,她都会感到十分内疚,因为她没有报上名,也许她在一线,她努力一下,说不定,就能多救活一个人……
“我从没有觉得自己这么重要过,我总相信我会比那些身在一线的同事们更能胜任那个岗位,我一定要去!”她坚定的告诉我。
她再次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主任见她如此执着,终于同意了。她又开心的像个孩子,搂着我说,“姐,瞧好了你妹妹的本事,我要去做个救人的大英雄!”
那些天里,关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信息已经确实,虽然还没有医护人员感染的新闻爆出,可我还是有点担心,我叮嘱她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
临行前,她把她桌上的白梅盆栽抱给我,托我好好种养。“我相信不会太久的,等我回来,我要看到梅花盛开哦!哦还有,记得给你妹妹宣传宣传,大英雄,给我物色一个帅比肖战的男朋友!”
她拖着两个厚重的行李箱,娇小的身影让我感到格外的怜惜。
到达武汉后,她又给我发来微信:“姐,我们一切都很好,主任给我们反复提了注意事项,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大街上空荡荡的都没有什么人,医院倒是有很多人,我们明天就要去隔离病房了,我的时间是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记得白天别给我发微信哈,那是我休息的时间!”
2月7日,李文亮医生因感染病毒去世。我心头一紧,这个在一线的小丫头,她还那么年轻,她这两天会怎么样了?
我实在忍不住在她休息的时候给她发了微信视频,她挂了再回拨过来,我知道她是怕接了手机会原貌显示她的模样,她回过来是用了美颜相机,可是再美颜也难以掩盖她疲倦的神情,连续几天的一线工作,白白的小脸上口罩的勒痕清晰可见,几颗小痘痘,凌乱的头发,两个眼圈黑黑的,她极度想掩饰自己的疲劳,朝着镜头傻笑着。
“姐,我好着呢,放心吧,我们‘头’对我们要求很高的,每天都像是管自己女儿一样先把我们防护工作的狠狠的管一顿,我们防护做的很严实的。”
她发给我一个她穿衣的视频。傍晚4点准备,穿上尿不湿,一层防护服,一层口罩,一层手套鞋套,二层防护服,二层口罩,二层手套鞋套,三层防护服,三层口罩,三层鞋套,外面还有个厚重的护目镜……
我穿过那些衣服,我知道防护衣不透气,稍微动一下就一身汗,防护手套戴在手上很短时间就会让手发干发痒,还有防护口罩,普通口罩都会让人呼吸有点不自在了,更何况是三层防护口罩。如花似玉的年龄却裹着尿不湿,那就意味着从上班到下班,她就要一直那身装备,12小时,连厕所都不能去。
她却笑嘻嘻:“姐,你看吧,穿尿不湿,你妹妹终于做了一回宝宝!”
她告诉我她上班的工作,雾化、打针、换药、抽血、输氧、三测、插管,呼吸机……几个护士照顾一个病人,有时候还会陪着患者聊聊天说说话,疏解一下他们紧张的情绪。
她说,有病人死去,她还是会觉得伤心,她会自责自己哪里没有做好,恨不得24小时全部用在医院里。小姐妹们都一样,就像上学时老师会拖堂一样,她们都多想多留一分钟用在救护病人上。
她说,病人们也很理解、配合、喜欢她们。有个老阿姨说,本来感觉很恐慌、很紧张、很焦虑,但是听到她们清脆的声音就不害怕了,等出院了,她一定要好好看看她们的模样,厚厚的防护服下到底是哪些天使。
她说,小姐妹们都很好,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家都很乐观,同龄人有很多的话题,她不孤单,也不害怕。她每天都会在防护服上写上“武汉加油!回去就找个男朋友!”她说:“姐,我们相约好了,这次没有时间,等我们把这座城市治好了,我们要一起再来武汉,带上男朋友或者老公,去黄鹤楼看看,去走一遍长江大桥,去东湖划船、去爬磨山,去武大看樱花拍婚纱照,还要去吉庆街好好吃一遍正宗的热干面、鸭脖子和豆皮!”
我眼泪在眼眶里打着旋,强忍着不让它溢出来。我说,阿梅,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送走一个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你,我也要一个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你完好无缺的回来。那盆白梅花,我帮你照顾的很好。前几天合肥大雪,它和你一样无畏无惧,自顾自的透出小苞芽,奋勇当前,呼唤春天。现在它含苞待放了,它会留待你回来,送上它最美的盛开。
聪明人知道新鞋要避着路上水坑走,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却是争先恐后的逆行,把生死置之度外。
挂掉视频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泪流满面。都说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其实哪有什么天使啊,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上行装,奔赴在没有硝烟的现场,接过一杆杆抗击疫情的枪奋勇前进。岁月静好,是她们在背负行囊,守护在危险重重的病房,日以继夜的忙碌,延续着生命的力量!


【作者简介】

江彦,供职于安徽省立医院脑研所



善意的暗涌

李丹崖
我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上班的同学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他负责街面巡逻,主要是劝返一些街面上的流动摊贩。这些摊贩往往不管不顾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依然故我地在街上兜售自己的东西,对于这种行为,唯有依法处置。但前几天,同学破了一次例。
那是一个薄雾的清晨,同学他们一行两人开着车行驶在街面上,十字路口的小广场处,发现了一个穿着棉袄的老妇人,在兜售她的蔬菜。她大概有七十来岁,面前摆着一个尼龙袋,尼龙袋上放着大白菜、冬笋、萝卜。
同学下来,告知她说:“阿姨,您这样买菜是不允许的,再说,现在处于非常时期,疫情这么严重,您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
老实说,那天的气温还在零下,室外,几近哈气成冰。同学试着说服了老人几次,她含着泪,不走,也不愿意说话。实在无奈,同学和他的同事想到了队里的食堂,说不定现在也不好买菜,索性把这些蔬菜买了,让老人赶紧回家,也算是帮食堂添了几个菜。于是,他们商量着买下了老人的菜,老人收了他们260块钱,还要冲他们鞠躬,弄得同学赶紧拦着,老人骑着她的三轮车离开了。
她会不会还回家拉菜,再来摆摊?
同学突然间有了这样的疑惑,于是,他们开着车,远远地跟着老人。老人的车子似乎加快了许多,眼看她拐进了一个胡同,同学赶紧下车跟着,看她穿过胡同到了大街,然后拐进了一个居委会的办公地点。同学继续跟着,从另外一个门进去,在一旁看着,他看到老人从兜里颤颤巍巍地掏出刚才买菜的260元,在办事处的桌前说:“王主任,这是我捐给灾区的钱,带我转给他们。”
“大娘,您不会又出去卖菜了吧?这样太不安全了。今天下午,小区就要安全管制了,不允许再出门,这份心意我代您转交,但是,不能有下次了。”王主任既难为情又不好薄了老人的颜面。
同学没有出面,等老人离开后,找到了刚才那位王主任,说明了原委。王主任对同学讲了这样一件事。她说:“这位阿姨叫王春霞,她平日里就乐于助人,她有位女儿,现在也作为‘逆行者’前往武汉重灾区,加入抗疫医疗队了,已经出发快一周了……”
那一刻,同学楞在那里,原来,这位老人看似顽固的执拗下,竟然藏着这样一颗暗流涌动的善心。


【个人简介】

李丹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草木恩典》《胃知的乡愁》等24部,文章常见于《小说选刊》《人民日报》《安徽文学》《大公报》等刊物。散文集《胃知的乡愁》曾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