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新书发布】作家马洪鸣长篇小说《霜刃》出版

发布时间:2021-11-05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日前,我省作家马洪鸣长篇小说《霜刀》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简介:


《霜刃》将千年的打铁技艺巧妙地融入到文学的记叙之中,诗意的语言伴随着流畅的打铁程序缓缓叙述,节奏张弛有度,于不动声色之中记录了古老的匠艺,以及民间匠人坚忍、执着之心。小说围绕一把传说中的利刃展开故事情节,一家三代人对利刃的不同态度,在失与得之间,将人性置于刀锋之下拷问。寒光熠熠的锋芒间,有纷乱的世相亦有人性的裂变之痛以及人心善良的光茫、小人物的人格色彩。小说的内在精神有赤裸的人性却不乏悲悯。小说注重心里世界的刻画,在结构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分为两种章节呈现,却并非传统的主线和副线铺陈,小说以打铁程序衔接却并无中断之感,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多方位地呈现了民间匠人在时代的巨变中的生命状态及情感,也彰显了匠人之心的价值,以及对传统匠艺的继承与重建的思考。

 

 

作品节选:

 

霜刃(节选)

                                                  

马洪鸣

 

 第一章  苍老的恐惧


1



任爱华心生恐惧,但他人并不清楚。

是她熟悉的恐惧,存在过,存在着,已经苍老了······整整35年,她曾经把这恐惧掩藏在更幽深、更隐秘的地方,混淆在内心深处。恐惧,却在接到陌生电话的那一瞬间而迸发,没有尺寸、没有形状、而悄无声息的恐惧······

眼前是铁饼街的街道,有些房门敞开着,有些房门关闭着,从东南方的大良山窜出的寒风,掠过文水河,裹挟着枯树的焦燥和河水的躁动,一种不受任何阻挡的暴烈情绪,径自在街道上喧嚣。路边丢弃的废纸、废塑料袋借着风力一次次冲向半空,而寒气像一条蜿蜒的绳索,从脚底攀沿,一道道缠裹着任爱华。

陌生号码通话内容很短,短到只有耳朵能够抓住,他说,我忍不住打了这个电话。 任爱华的手指僵冷,仍抓紧话筒中的余音追问,你是谁?你说你是谁?

我仍然相信你不是个撒谎的孩子,你不用知道我是谁。没有点明意图,没有说明突然来电是出于善意、歹意、还是悔意。仍然称她是个孩子!仍然是那句霸道、罪恶的原话,低沉的、沙哑的、穿透力的腔调,没有消匿、没有萎靡,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35年前留给她的困窘一同,成了一枚生命中的烙印,而由此衍生的屈辱与恐惧同样存在着。

     一枚没有年轻过也没有苍老过,可以活着也可以死去的烙印!

     

对方挂断电话,通话时长16秒。一种无法平息的情绪却并未戛然而止,任爱华手指颤抖着,循着号码拨回去,她想要抓住他,回击他,以利刃般的锋利、瞬间的冰冷与火热的交锋干净利落地斩断他!

电话接听了,但换了一副腔调,拖沓而平和,轻飘飘的:找谁啊,这里是公用电话啊。刚才打电话的是谁?抓住他!别让他走!任爱华颤声喊道。神经病啊,“啪”地一声,电话挂断了。寒风打着旋,饶过任爱华,将街面上的一张废纸带到半空中。任爱华站在空荡荡的铁饼街上,双手搂紧了双肩慢慢蹲下,身体颤抖着越缩越紧,仿佛抵御和躲避着危险和不可预测的未来。

任记铁匠铺,在50米开外,隔着一段有历史的青石路面,石板之间的淤泥布满了不屈的青苔。铁匠铺的门外是个简易的柜台,两张条凳肩负一张边角凹凸不平的木板,木板上摆满打制的铁制成品,菜刀、剪刀、石钎······还有一些流动的岁月。

铺子里,何连钢正在砂轮机边打磨,一件成品刀具通身已呈现出人们常见的锋芒,砂轮机正开在最小的档速,以便挫败细微的钝痕。任爱华跨进门槛时,身影遮挡住门外的光线。何连钢关闭砂轮机,端详了一番手中的刀具,然后,抬眼望向站在门边的任爱华,见她脸色苍白,身体微微打颤,手上拎着的保温饭盒直晃荡。你怎么了?太冷了吧?何连钢撂下打磨的刀具,接过饭盒,手掌掠过任爱华指尖惊人的凉,手怎么这么凉?快到炉边来,炉膛里还有热火。他拽起任爱华的手贴在嘴上呵了一口热气。

背靠炉壁,坐在小板凳上,任爱华双手收紧了双肩,仍然抖抖的。你怎么了?何连钢又问。没什么,就是冷!任爱华垂着眼睑,牙齿打着颤,挤出几个字。下次你不要给我送饭了。何连钢说着摘下挂在铁钉挂钩上的外套,披在任爱华身上。烟熏累累的墙壁上,其余的挂钩上挂满整齐的工具,铁钳子、铁锤······由小到大,像是一排随时应征的士兵。

我不送饭,你尽糊弄自己。任爱华说着拎起挂钩上的一把小铁锤,走到铁砧旁,对着铁砧用力一击,铁砧发出一道有冲击力的脆响,带有余音。接着,任爱华像是鼓足了劲和一种隐秘而冷酷的对手较量,铁锤愈来愈密集地落在铁砧上,铁与铁的击打声,拥有硬碰硬的从容,铁锤落在铁砧上弹起的瞬间,有些挫败明显被击落了。渐渐的,任爱华的脸上有了红晕。你这是干嘛?像和谁较劲似的。何连钢的话音被起伏的击打声湮没了。

洗净了手,何连钢打开保温饭盒,饭盒里的香气和热气不畏寒冷似的袅袅升起。何连钢在摆满“铁画”的案台上开辟了一块空地,铺开一块软玻,将红烧肉、香菇青菜、鸡蛋羹、白米饭一一放在上面。案台上几幅“铁画”相互倚靠,画面内容有的是山水、有的是人物、花鸟还有一些是无法辨清的图案,在薄薄的铁板上呈现出凹凸有致的个性。这些独特的作品属于任爱华,没有被外人品读,没有人倾听她解读,这些“铁画”是她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像是她对铁的一种剖析。她在这里把她挑选出的铁,经过红炉中冶炼,有时锻、有时钻、有时焊、有时锉,而坚硬的铁的柔韧和延展经过她的手扩展开来,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她以铁锤敲打铁砧,不发一语,圆圆的下巴绷的紧紧的,她不是铁的信徒,但她倾心倾听铁与铁的碎语。

靠近任爱华待过的位置,有炉火的余温和任爱华遗留的体温。何连钢看了一眼任爱华,今天的伙食太浪费了,又有肉又有鸡蛋,下次午饭弄简单点!他大声说,现在没活,我不出力气,不用吃的这么好。身体是自己的,不是力气的!任爱华抢白他,手下用力一锤。他们的对话夹杂着击打声,几种声音交加并不令人感到呱噪和困窘,而是充满了带有弹性的活力。

吃过午饭,何连钢靠在炉壁边闭眼打盹,像是要将任爱华制造出的敲击声锁在睡眠之外,任爱华注意到这一点,便停止了敲打。手臂松懈了,铁锤便顺势滑落,而那些有力的敲击声并没有留下印迹,铁匠铺顷刻间落于寂静之中。在何连钢视线之外,任爱华慢慢抬起双臂,再次收缩了双肩。她轻轻抬脚,绕过铁锤、绕过地面上凌乱的铁块、绕过何连钢的鼾声,悄悄走到铁匠铺的后门,拔开铁销,闪身躲过穿堂而过的一阵冷风。

铁匠铺后门,通向他们留在此处的家。

 

  捡料

坐北朝南的三间瓦房,是在土胚墙的宅基上翻建而成,曾添加仿古的青砖 。门前院内并没有树,却飘满了落叶,榆树叶、楝树叶,任爱华熟悉这些树叶。她出生之前,这两棵树落地院门之外,坚守至今。现在,院落中每间房间门窗紧闭,空置于此,有些存在过的仍然存在,有些存在过的已经消失了,而一切并没有应该存在或并不应该存在的界定。

任爱华推开每扇房门,祖父与祖母的、父亲与母亲的、她和弟弟任建华的,每间房间的每扇门都能搜寻到过往的痕迹,每扇门板依然和门框相依相偎,并未荒废!灶房在铁匠铺通向住房的走廊尽头。土灶倚墙而立,灶台上贴了白瓷砖,煤气灶像是它的附属,立在一旁。曾聚集在此的灶火燃烧的声音、铁铲掠过锅底的声音、粗糙的食物、精细的食物被烹煮的声音,现在,都已消匿,都过去了,而新的等待存在着。

院落没有大宅院的阵仗规矩,却有属于此地的独一无二的次序。父亲的房间类似堂屋,摆放着条几和八仙桌。墙角的挑担还在,因被淘汰而产生了保留价值。窗下曾摆放单人床的位置空荡荡的。单人床连同床上的铺盖、几件褪色的衣物都已化成了灰烬。任爱华想起,半个月前,焚烧父亲遗物那天,疯狂而残酷的火焰,身子不由地一阵发寒。

镀锌铁皮焊制的院门紧闭着,焊制的铁销上挂着一把中号的明锁,铁销上有铁锈的斑点,和时光息息相关的斑点!门外榆树和楝树的树枝跃上了院墙。院外文水河随风拍岸的水声,穿透了泥土夯实的院墙,水声闷闷的。

在这里,房间、院落以及在房间里沉默的陈旧的家具,任爱华能看见她的生活,不被拉长,也不被缩短。

任爱华出生时,她母亲叶佳宜陷入自身身体的疼痛和烦躁之中,母亲的疼痛却是由来到人世的女儿携带而至,母亲承受着痛苦,而她这个女儿漫不经心地经过生命之门,来到了人间。任爱华出生前,一些无关痛痒的烦躁早已在母亲叶佳宜的脑海中堆积着,她总是嚷嚷大脑嗡嗡作响,抱怨一些游荡的灵魂途经于此,而扰乱她脑海中的清净的生灵,有时被认定那生灵是从耳朵飞入的蚊子,有时又加罪于无辜的金龟子。任爱华出生后,母亲叶佳宜没有精力看她一眼。任爱华发出对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之后,仍然紧闭双眼,她的皮肤呈现浅浅的粉红色,很薄,可以看见红色的血管,全身布满了白色的皮脂,是在羊水中浸泡留下的。而她母亲的脸上布满了晶莹的水珠,是在疼痛挣扎时流下的汗水,母亲的疼痛只有母亲的汗水能够领会。

4岁时,祖母对任爱华说起这些,有关她和这个世界和母亲的关联,她并没有完全通晓。祖母说母亲叶佳宜是典型的瓜子脸,上部略圆、下部略尖,一种美丽的脸型,任爱华并没有得到遗传,她的长相酷似父亲,长圆脸型,一种被认为很和谐的脸型,而她的皮肤白净、细腻,祖母认定,这一点遗传于她。但任爱华留有很深的关于母亲长相的记忆,有关于母亲的美的记忆,属于小心翼翼收藏的记忆,有透明的薄膜,轻易不能触碰。当年,祖母坐在房间的角落里,晦暗中的薄弱光线使祖母的脸部有柔和的线条,任爱华靠近祖母,有些线条落在她的身上,并不张扬。床上的麻布蚊帐耷拉着,只有她稚嫩的目光能看得见,捣乱的瞌睡虫在其中钻来钻去,屋外的阳光跨过门槛,拨洒在窗前,房门前的光亮和房间角落处的暗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任爱华和阳光同样无法理解祖母对明亮的回避。祖母习惯隐坐于房间的暗处,在老架子床一侧,坐出顺从的姿势,而麻布蚊帐垂挂着,并未动情,即使它经历过搓麻纱、纺纱、织布······这些古老的历程。

 

 

作者简介:


 

马洪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5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刊于《清明》《天津文学》《安徽文学》《啄木鸟》等期刊杂志。著有长篇小说《揉蓝秘境》《翡翠赌石》《铁活》。《揉蓝秘境》入选安徽作协第三届精品扶持项目,入围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曾获奔流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