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安徽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作家回家写安徽”活动发言摘编(一)

发布时间:2023-09-06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编者按:9月1日至2日,安徽省作协组织开展安徽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作家回家写安徽”活动,会上,6位作家代表和2位基层文联主席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先后作交流发言,现推出发言摘编以飨读者。


发言摘编:


李凤群:如何提升文学的品质


首先,要具备全局性的文学视野。这个文学视野不仅是单纯的地方地理区域、还包括文化区域,人类的生存图景。文学所关注的很多问题不只是创作者自身,我们不能局限于其自身来看待文学,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将关注的目光进一步拓展,将人物的命运放置于中国和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下来思考和审视。在厨房散步是走不到山峰的。

第二,要有成熟心智和慈悲精神。人不一定先有成熟的文学观念才有作品,有时正好相反,他创作出好品质的作品,然后才提取出观念,但是他必须是心智成熟的,这里的成熟不是仅指经历和年龄,是指心智,有的艺术家非常年轻,性格也非常莽撞,但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爱的能力。爱的能力是引起共鸣的基石条件。爱的能力超越技术力量,因为它决定着你的作品是否对当下的人们起到关注抚慰和指引作用。

第三,理解创作的“时代秩序”。打个比如,现在回过头去看《包法利夫人》,她不具备一些当下年轻人想要的素质,比如经济独立,比如婚内出轨,比如与自身状况不符的虚荣和高消费。你理解欣赏文学名著,不能脱离他们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时代风情。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秩序”。品质优良的作品必须在其形式许可范围内,在它自己的人民中间,它将听到来自各个阶层、各种境况的人们的反响。尽可能地表现代表本民族性格的情感。据我粗浅的理解,另外,通常作家希望接近一个共同的标准、共同的词汇以及共同的句法结构,但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每一种语言,每一种风格都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长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局限。文学的微妙之处在于个性和自己与当下社会之间的关联性。

第四,拥有创新思维、关注新兴的科技文化和思想,并拥有敢为人先的精神、立足于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前沿,非常有必要。比如现在,科幻文学、网络文学等与科技结合紧密的文学类型占领电影市场和网络流量,传统作家该当何为?要有自己的思考。

第五,创作题材、语言能力、故事结构和自我风格这四辆马车要并驾齐驱。这一点很难,但也是完全必要的。每一部作品的品质是否优良并不取决于孤立的状态,归根到底,文学品质的保证像一辆汽车的四个轮子,它必定是相互影响,平衡向前而又保持开拓能力。很难做到,但值得为之尝试。谢谢大家。


陈斌先:小说的疼痛和灼热


关于小说创作,我有几点感想:

一是小说创作要有大的格局,始终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2016年的春天,有幸与苏童、叶兆言等老师一起聊天,我说,小时候,像我这等作者,放牛、干活,好不容易考上中专、中师啥的,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我们差在文化熏陶上,差在眼界和哲学准备上,只能奋起直追。我过去虽说也读书,可读的不系统、一直支离破碎,始终没有做到系统化整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最近十来年,才对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尽量去做系统研究和学习,总算弄清楚了源流、发展、创新等问题。我清醒知道,艺术创作不能光盯着自己,得了解世界艺术高度、中国艺术水准,看看人家走到哪儿了,写到了什么程度。

二是小说创作要树立精品意识。粗制滥造不是艺术创作,浅尝辄止更不是。精品创作是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够传世并影响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伟大艺术作品,切切不能受快餐文化、融媒体、自媒体文学的消耗和影响,要有定力,始终绷紧精品创作这根弦。只有树立精品创作意识,才能行稳致远。

三是小说家要有大悲悯的情怀。所有的文艺创作都是情感悸动的过程。文学艺术创作,均有特定的艺术规律,虽各有不同,但在情感格调上,艺术创作的要求是一致的。要有对大自然和苍生的敬畏之心,要有报答祖国、民族、人民的大悲悯的情怀,体现在文艺作品里,要有疼痛感。这种疼痛感,是艺术家情感的再现,也是悲悯情怀的具体展示。这决定于你对万物的态度,决定于你对大地和人民的真挚情感,也决定于你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更决定于你的思想和修为,包括情感的纯洁度等。作家大情怀的培养,不亚于艺术创作的技巧训练,千万牢记在心,不能丢在一边。

四是小说创作要有独到的审美情趣。任何艺术创作,都不能忽视技巧的本身,小说的结构、情节、故事、语言、细节等能力,尤其形成个性符号化叙述能力,需要一辈子追求。有人曾问莫言,你的创作是不是受了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莫言说,实际,我的小说受到了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播种者》《牧羊少女》《拾穗者》等等作品的影响。所以说,文学家可以向美术家和书法家、音乐家、舞蹈家、民间艺术、摄影、戏剧要元素,艺术是相通的。

谢谢“作家回家”给个发言机会,谢谢长丰的付出,谢谢我们“永远在路上”的一同行走。祝各位文友:笔健、身安。再次感谢。


洪放:坚持主题创作与精品创作的统一


说到主题创作,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什么是主题创作?其实从大的概念来说,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主题创作。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在进行,不过是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主题而已。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这个主题,就是带有强烈时代性色彩的一个主题。

著名的报告文学家何建明先生,对主题创作有一个基本的一个概念:主题创作是基于时代特定主题而设定的写作类型。它是基于时代的特定主题而设定的写作类型。富有时代色彩的,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设定的这些特定的主题类型的创作,其实都可以叫做主题创作。何建明同时又提出了主题创作的要求,即:主题创作的关键是在于既要充分地把握主题创作的总体要义,又要寻求具有某种新意深意的创作主题,就是我们的主题创作,既要有深刻的时代主题性,同时我们要找到对时代主题性的深刻反映。这样的创作,才能构成完整的主题创作。

我个人理解主题创作,它可能有这么几个界定。第一个,就是它要有强烈的时代性。第二个,要有人民性。第三个,要有主题性。但是从主题创作的文学性上来看,它应该有另外的一个界定,我觉得是文学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就是说,我们主题创作,首先要有文学性,第二个要有探索性,还要有创新性。只有时代性,人民性和主题性的创作,那只是对时代的一种反映。缺乏时代性的文学作品,那仅仅是与这个时代相隔的文学作品,所以把这两者相结合,既有时代性又有文学性,才构成了我们主题创作的总体特征。

那么,什么样的主题创作是优秀的主题创作呢?我个人觉得就是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与时代的主题相契合,具有文学性、时代性、历史感、审美教育融为一体的,这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主题创作。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只要写了当下的,就是主题创作。但是我们要感觉到主题创作是有高下之分的,有优劣之分的,有深浅之分的。而体现这高下、深浅、优劣之分的标准,就是主题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近年来,在从事主题创作时,我始终坚持三点:

一是坚持深入生活,进入现场。合肥的科技创新,是篇大文章,我几乎跑遍了合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二是寻找主题创作的“眼”。也就是真正具有时代特色和主题特色的闪光点。不能人云亦云,泛泛而谈。三是坚持文学性,力求从文学角度来书写主题,将主题作为背景,人物作为核心,丰富主题创作的表现手法,从而将主题创作的文学性和精品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有所提升,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