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著名作家看安徽 | 关仁山:《徽州畅想》

发布时间:2024-03-28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徽州畅想

关仁山


走进安徽黄山歙县的徽州古城。这里有我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散发着古朴神秘的气息。这种气息像潮水般向我涌来。我试图与那种神秘的气息沟通,融合,探寻生命的真迹。

古徽州有怎样一番盛景呢?

这一切如春日繁花般绚烂。从今日徽州高质量发展之美,我们寻找历史的渊源。古城始建于秦朝,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所在,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城套城。分内城,外廓,城里城外古树参天,奇峰叠嶂。如今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和古巷。徽州府的城墙,挂着一排一排的红灯。我想,这其中隐藏着多少故事啊?我们容易进入想象,那是梦幻般的意境,颇为赏心悦目。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好像从梦中醒来,看古城的建筑,精美的徽州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我们在门楼、门罩、梁柱和窗楹刻上花草鸟兽,山水珍宝,还有雕刻着人物,雕刻与建筑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成为一种艺术品,给人不一样的赏心悦目感受。我似乎已成了徽州的一员了。

黄昏了,湖水倒映着树木,灯光、明月和繁星散发中晕光。这一时刻,我们再欣赏古城,我坚信,那里一定有我们痴迷的东西。这些往事,果真和别人不一样,颠覆了我许多观点。我又有新的课题思考了。徽商在创业,揭秘生命,突显了永恒的人性,是人性中永恒的意志,最后彰显了生命的曙光。爱故乡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爱徽州的人,都是热爱历史的人。生命并不宽裕,爱和恨都难以完成。生活与历史接通靠什么?靠通天大路。徽州文化代表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大道。艰难地创过去,就会别有洞天。这样的古城是活的,是有灵魂的,我们仿佛看见徽州的历史岁月,上演了古往今来的波澜和传奇。

为什么徽州古城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单看古老的城墙,增添几分沧桑。历史给予我们荣光,也给予了我们自信,同时也有哀伤之感,还有现代人苍凉凄美的追念。古城笑看朝代的风云聚散,让我们与历史相识,给我们留下谜语,留下疑问,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我生命的一部分,已经悄悄潜入徽州人的骨血,灵魂突然地飞起,超越了高大灰黑的城墙,并在飞翔中体味古城的独特味道。

这里的风景朴拙而深奥,极有韵味,极为独特。徽州人常常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徽州人。徽州人有爱心。

古城存贮了徽州文化的记忆。比如徽派建筑、新安碑园,徽派建筑秀丽挺拔,碑园肃静睿智,被认为是精美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初冬的和风吹着白云。这里的冬天更像秋天,周围环境优美,有袅袅的香气环绕,有多彩的蝴蝶飞舞。蝴蝶从花丛中飞起,把梦留在最深最醇的芳香里。这古城纯粹的艺术格调,引发我们无穷的想象。让人觉着奥妙无穷,意味深长,别有风韵。

一切尽收眼底,又感觉什么也没有,远古的气息追随着我,让我有静悄悄的孤寂。没有冷硬的姿态,只有温暖的瞬间。遥望徽州古城,那是无限陶醉的神情。

鸟群消失在遥远的蓝天里,古城总让我想到商路。

那不是归人,是匆匆过客。只有到了歙县,徽州历史中的一切尽收眼底。深入到历史深处,飘荡着岁月的风情。历史故事,意象通明。这徽州古城就有天地之尊。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我们对今天歙县人生活习俗仔细观察,会看到旧徽州的世情。哪怕一丝半点的迹象,也要盯紧。惨痛的历史,也曾给这里蒙上一层阴云。先人也走过许多弯路,岂不令人伤怀、心痛?我们在思考,在追求人的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怎样理解古城之韵?历史有声音,有寂静,也有隐秘。我好想听到一种声音,热烈、奇异而神秘。历史的人和事,由远及近,宏阔而苍凉。据说,徽州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为了生存外出经商。我们来到古城的渔梁坝,这是徽商前往浙江经商的起点。渔梁坝始建于隋末,新安江上最古老的拦河坝,明清时期,徽商将茶粮、竹木和手工艺品运出。徽州人赚取第一桶金的时候,估计没有想到会诞生赫赫有名的徽商。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这一说法流传甚广。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是怎样的盛景啊!

徽商前方好像有价值连城的宝藏,但是,这宝藏的获得需要艰辛的跋涉,有时还要付出贵重千倍的生命。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孤寂的夜晚品尝愁绪。于是,便有了人在途中的思考。他们与贫困作一番较量,决一雌雄。徽州商人途中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继续前行还是后退求生?这种思考是短暂的,也是长久的,这样的生死抉择是对人勇气和决断的极大考验。我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考验比它更严峻。那是人类精神的超越。因为,徽州商人心中都有故乡。这座人文山水之城,展现了山水墨色徽州风光,形成儒贾相间的徽商精神。我感觉古城上空太阳升起,好像世界被重新分娩了一次。

这会惊呆每一双探寻的眼睛。

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徽州人,作为普通人的意趣和情怀。徽州古城,人们诗意地栖居在这里。每个时期,人们是辛劳的、苦索的和奋争的。人们把诗意的栖居寄托给未来,然而人的本真情,却留在了心中。这感觉幸福的唯一灵魂,离生活越来越近了。其实,人生一世不管拥有多少财富,唯心灵的自由才可逍遥,才可幸福。人世再冷漠,有真情相伴也是温暖的。我们到访了歙县城北的许村,这是有1800年历史的老村,整个村落三面环山,双溪汇流。村舍鳞次栉比,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南宋以后,徽商崛起,许村繁华起来,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近200幢,高阳廊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五马坊构成了元明建筑群,蔚为壮观。特别是大观亭,是当年文人雅士聚会场所,南宋淳佑到景定20年,许村连中七进士,明代有文翰入编《永乐大典》。村里有一个“福泉井”的温暖传说,洪武六年,许伯升任福建汀州知府。他的六弟早逝,他悲伤地回到许村给六弟办丧事,弟媳胡氏已身怀六甲,后生下一子。许伯升为侄子取名“天相”,吉人自由天相,胡氏决心闭门养身,命人凿井一眼,取名“福泉”。风雨剥蚀的旧院里,有一口深深的老井。这井水质甘甜,惹村人羡慕。胡氏临终叮嘱儿子修改院墙,把井让给全村人取水,儿子遵命。老百姓取名“福泉井”,传为佳话,为后人留下了共建共享、相亲相爱,手足同心、唇齿相依的传统美德。

所以说,徽商繁荣经济,也传播爱,爱古城的徽州人,爱徽州的人,爱得真而深,真了,深了,便会体味到独特。我愿怀了炽烈的爱去欣赏古城。所以,他们都有一颗琴心。

灯光、明月和繁星散发着晕光,夜来无眠,我的心像飘忽的光。在今天的物质生活中,当我与庸俗的日子绝望拉锯的时候,必然的创伤如期而至,此时,我就格外崇敬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使者,他们的心灵漂浮在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依然前行,这是丝绸之路最大的秘密。

古城在喧嚣中睡去了,人却成熟觉醒了,秋天逝去的方向,文化和精神的痕迹是清晰的,隐藏在充满传奇的创造里。历史的珍藏会在漫长的岁月里发酵,香飘万里。世界向徽州人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那些勇敢者。

徽州古城啊,威严中透着温情,魅力无穷。今天,从表面看,徽州好像没有新故事了,其实,我们面临重重困扰而不绝望,正因为我们在徽州找到了创新博爱的新人文精神。我回想所有落在古城的阳光,阳光明媚。这种罕见的纯粹性,才使这一文物有某种无从想象的丰富和华贵。徽商让人想到了一种奇迹。看不到借鉴,也看不到模仿。我好好端详着古城,让人能永远不忘记。人不要把情绪隐藏,新生活依旧需要力量,徽州古城活脱脱有了生命,令人终生难忘。这让我们成熟、坚韧和广阔。

我们似乎听见了歌声,几句简单的徽剧,打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翘首遥望。人与人是有缘分的,人与城也是。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寻找意义。可以想见,当年徽商繁华盛景,繁华中有乐趣,乐趣与艰辛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人生精彩的故事。徽州古城给我们带来灵感,生活累的,需要我们认真发掘生活之美。我们要善于采撷,善于与美对话,善于在历史的风景中找到新的风景。

国家开启新的一带一路,这是何等壮阔的选择?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无限的选择,我们绷紧的神经经历了一次峰回路转的惊喜。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们看见了徽州人奋进的身影。这些留给我们长久地思考,思索会是长久的,深刻的,宽广的。恰如刘勰《文心雕龙》里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 生活以它无与伦比的壮阔,告诉人们永不凋谢的秘诀。徽州再次奋起了,我知道它终会带我们去远方。以徽州为起点,历史的记忆,思想的浪花,就这样在安徽大地网织着一个立体的形象。如今徽商远去,安徽人在创新中冲上了潮头。合肥高科技的腾飞就是最好的例证。我想,巨大的成功之前,都有过怀疑和绝望,我想,那之后一定是有的放矢,焕发出惊人的爆发力,有着徽州历史的必然和辉煌的功绩。

下午的阳光从古城房顶上退了下去。这里的一草一木迎来了夜晚。夜晚的一束荧光,照亮了人心。我听见了溪水流淌的声响,将记忆自拔于困顿的泥沼,将光明播撒于每一寸光阴。心里的,梦里的,存在的,飘渺的,该留下的总会留下,该走的化为尘埃永远消失了。离开歙县,徽州古城曾经闯入我的梦乡。古徽州概念渐渐散去,但是这里的魂魄永存。远方的徽州人啊,愿你在万水千山之外都能听到故乡的心音。日、月、星、辰,在它的名字里,展示着各自的光芒,共同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征程。



作者简介



关仁山,1963年出生,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与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白洋淀上》《日头》《麦河》《唐山大地震》《天高地厚》《金谷银山》,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红旱船》《九月还乡》,长篇纪实文学《感天动地》《太行沃土》等,出版十卷本《关仁山文集》,达千余万字。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及香港《亚洲周刊》华人小说比赛冠军等。长篇小说《麦河》入选2010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日头》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14年小说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韩、日等文字,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天高地厚》《御姐归来》和话剧、舞台剧等上映。

注: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