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新作速递 | 作家周旗长篇报告文学刊发《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发布时间:2024-04-01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近期,我省作家周旗长篇报告文学《万物葱茏——一瞬百年的乡村理想纪事》刊发《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24年第1期。


作品欣赏



万物葱茏

——一瞬百年的乡村理想纪事



引子  历史的三种讲法(节选)


有些历史正在消失,有些历史正在成长。而无论消失与成长,唯有理想永远不灭。


历史之一:

……

非常意外的是,他的父亲、姐姐和小弟在家务农,他的母亲、小妹都参加了苏维埃并因革命而身亡,而他的二弟、三弟却分别做了国民党基层政权的保长和地方武装的小头目。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在国共双方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中,这个家庭简直就是一段一言难尽的历史缩影。当然,现在已经寻找不到任何历史佐证,来复原当年同一个屋檐下兄弟阋于墙的场面,红军的哥哥后来与他二弟三弟是否见过面,以及双方见面可能会发生点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不得而知,所有都湮没于年复一年春秋落叶的尘埃之下。

我真切地感到了想象力的匮乏,不能遐想这几个兄弟遽然在一道门槛迎面相对时的情景。他们各自将是什么样的表情,会拔枪吗?倘若按照我们从小以来所接受的革命传统教育,似乎当红军的那个应该做出大义灭亲的凛然之举。至少,周家大儿子的形象特别符合这种情境。第一眼看到他的照片,那对浓密的眉毛使他方正的脸部轮廓显得愈加刚硬,而一管悬胆似的鼻梁更是增添了几许浩荡英气,如果他拍电影的话,天生只能出演硬汉角色的正面人物。

可以理解,这个家庭中,在那个铁血雄风激情浩荡的年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哥哥,怀着要砸碎旧世界枷锁的崇高使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提着脑袋闹革命的拯救国家危亡之路。至于他的两个弟弟,我也不愿意在没有材料佐证的前提下,一味地去进行主观猜度,不敢肯定他俩就一定是个糊涂虫──哪怕真是一时糊涂同哥哥背道而驰──必然就不是为了某种个人精神理想而做出的道路抉择。我不由想起了取材于1925年大革命时代的电影《大浪淘沙》里的情节,一群青年人因各自信仰差别而分手为敌的故事。

站在九十多年风雨之后的今天,我们唯有透过朦朦胧胧的历史迷雾,看着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周家兄弟分道扬镳的身影,为这个家庭的裂痕深深遗憾和不尽感慨。


历史之二:

……

实际上,随着采访的深入逐渐发现,在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你来我往反复拉锯,斗争犬牙交错的金寨地区,不少家族的红军子弟兵们身边,也还往往闪烁着一些面目不清的影子。譬如在上述周家的血缘图谱中,红军将领的大儿子,却冒出了两个那样身份的亲弟弟。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也因此而一度困惑。直观地说,那时从一个家族房门走出去的亲、堂、表兄弟们,也许就是这边一伙儿投身了红军队伍,那边几个加入了国民党武装,地里的庄稼也总得有人拾掇,剩余的便留在家下田干活。

不止一个受访者都这么解释——当然也应该是他们今天的推测:在那样惊涛骇浪的动荡时局下,为了维护一个大家族在乡村社会的生存、地位、利益等等原因,作为族长或族内有影响力的乡绅,常常会综合考虑大环境的因素,有意识地挑选族内优秀子弟,分别培养输送到相互誓不两立的国共两党的政治力量组织中去,将来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天下的道理说一千道一万,说下个大天来最后都还是要把日子安稳地过下去。天变地变血亲不变,不管你哪一股势力占据了上风,只要有自己的族人在里面,就能保一族平平安安,兴兴旺旺,长长久久。

必须承认,这或许是乱世之中的一种生存智慧。

于是可以推想,肩负大任的周氏族长做出这样万无一失四面逢缘的安排:周德怀这户的四个儿子,有为官家做事的,也有专侍稼穑的,最重要的是,在日益壮大的土地革命阵营里,必须有人站出来,为周氏一族在新的乡村治理结构中理顺关系。

周家的大儿子被委以这一重任。

在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叙事里,周家的大儿子是位神勇骁帅式的英雄人物,他与他二弟三弟的形象之间,有着云泥之别。如果他们兄弟几人最初真是周氏贤尊深谋远虑的安排,那么这几个势如水火的兄弟在同一个屋檐下再度相见时的场景,好像应该是另一幅画面:

“小弟,家里的事情就全靠你支撑了,你一定要把咱家照顾好。”这是三个哥哥共同的嘱托。在事关家族生存利害关系的整体规划分配中,最小的弟弟留在家顶立门庭,外面的世界过于喧嚣混乱危如累卵,军队、土匪、枪会……世道被碾压得凌乱无序,岁月满目疮痍,只有土地和粮食是庄稼户人的根基。三个哥哥分属到两个阶级阵营中去,心底又都明白对方是血脉至亲的人,在外面他们最好不见面,见面或许就免不了是刀光剑影的不期而遇。所幸以后不管哪方控制住这片山区,都自有胞亲手足维护家族不败。保全土地和保全周家是同构的,在这个零星散落着几声犬吠的乡村的夜晚,政治叙事改为伦理叙事之后,阶级斗争的概念消泯在血缘的亲情之中。而守在屋外的父亲早就老泪纵横了,他觉得他有生之年很难再看到四个儿子如此亲密地相聚在一起,世事无常,出了这道门,天晓得他们将来还会遭遇什么?

这也许就是当时历史的模样,从同一个家庭里走出不同道路的人生,分别投身于迥异的生存语境,开始在这个一言难尽的不眠之夜。要过很多年之后,我们才有机会抛开政治、经济、社会等语义鲜明的外在价值标准,重新审视这个具有混沌的生存学意义的夜晚。

在这样一种乡村生存智慧的解说里,宏大的历史诠释似乎被消解于庸俗的谋略和屑琐的日常之下,但又或许它就是历史的真实呢?

没有什么个体的选择是能够超越历史的。


历史之三:

在我没有走近历史之前,历史只是藏在故纸堆里的一页页泛黄的材料。很多时候它是残缺不全的,我不敢说写史的人有遗漏历史的意图,但至少时间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自觉和不自觉。由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在取舍之间遗漏了很多细节,因此我不得不暂时在大量的空白中间加以推断和填充。但愿那些过往的岁月片段都能一块一块地浮出时光的水面,虽不完整但弥补了一些碎片地拼接出历史之树的年轮纹理。

其实到目前为止,关于周家兄弟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在后面的篇章里,还将继续讲述完全不同于前两种的第三种讲法:事实上他们弟兄四人,三人当过或者曾经当过红军。这一家人除了留在家里务农的,没有一个人是正常死亡于生命的终点……在走进更遥远更险峻的大山里去之前,我必需喘一口气,让山风抚慰一下自己的心灵,因为在那条九盘十八坡的红军小路的道旁,无数当年普罗米修斯般盗火者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无比忧伤而尤其刺目,也因此盛开得格外惊心动魄,从而更加璀璨绚烂,逼使我们这样的后来人不得不深深感怀与思绪万千。


(中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万物葱茏——一瞬百年的乡村理想纪事》单行本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周旗(舟扬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