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安徽作家网

安徽省作协主办

新书发布 | 作家张守福散文集《乡脉流长》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4-04-10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日前,我省作家张守福散文集《乡脉流长》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春樵以《民俗:民族的文化标签》为题作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简介




《乡脉流长》全书22万字,汇集“民俗乡脉”“风情芬芳”“乡间记忆”“老街情缘”“江淮览胜”五个章节,共收录了70篇文章。民俗记忆,文化思考,全书以乡风民俗为主基调,从历史角度讲述民俗故事,用文化视角思考民俗传承,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安徽尤其是皖北的民俗风情,学习民俗知识,传递民俗文化,弘扬优良民风,推广公序良俗,让积累和隐藏在安徽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民俗:民族的文化标签

——张守福散文随笔集《乡脉流长》序言

许春樵


提起泼水节,立刻想到了傣族;说到火把节,马上联想起彝族同胞的狂欢;只要把春节这两个字说出口,眼前就是杀猪宰羊、鞭炮喧响,以及腊八除夕、十五元宵等热闹喜庆的场景,这是由汉民族延伸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节日,东京、纽约、伦敦、巴黎、东南亚的华人春节那一天,华人全都自发地走上街头,普天同庆。

是节日注解了一个民族,是民俗打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标签。

很显然,张守福散文随笔集《乡脉流长》就是对上述判断的深刻发现和生动阐释。

张守福是一个散文作家,也是一个民俗文化学者,这两个身份在《乡脉流长》这本书中得到了足够的实证,并释放出了足够的文学情怀和人文理想。

民俗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城市化是工业文明的标志。客观上城市化是“反民俗”的存在,所以才有了“乡愁”一说,才有了对“故乡”和“民俗”的回望和追忆,才有了对“民俗”的发掘、整理、再现、尊崇、认同、价值评估,最终定位于“民俗:民族的文化标签” ,《乡脉流长》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一文学努力和思想意志。

张守福以他的人生经验和情感逻辑,对乡风民俗一边做着形而下的收集、梳理和文学描述,一边做着形而上的理性思考。“故乡”与“祖坟、乡音、炊烟、空气、味道、习俗”等意象相关,也与闭塞、贫乏、落后有关,但那里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站,那里有你的亲人、恩人、友人、爱人,那里是你精神和情感上的根脉所在,所以,“故乡”是一个地理性存在,也是一个精神性的家园,丰富而复杂,深邃而缠绵。张守福用“少年想逃离,老年又回不去的地方”对故乡做了理性概括,由此而衍生的乡愁,是那些“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情绪,一头连着故土,一头连着亲情。”“记住乡愁,记住了自己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那是“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的提醒和暗示。

文学用形象说话,最终落脚于情感和认知,《乡脉流长》中大量篇幅是记录和再现乡风民俗,徽州“三雕”、“长命锁”、“报喜”、“走盅”、“腊八”、“上贡”、“祭灶神”、“拜年”、“出气” 、“打新女婿”、“骂老姑爷”、“庄台孜” 等一百多种以皖北为主要背景的民俗及物件,在文学叙事的加持下,不仅还原了场景,写出了韵致,又写活了人情世故,写透了历史烟云。在攥足了文学感染力的同时,张守福以自己的思考给文章定性或命名,“不要以文物的心态来看民俗,民俗物件不是时代标本,而是文化符号”,“只要民族在,民俗就不会消失”,“守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是历史的呼唤,是文化的呐喊,更是文明的期盼。”“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文化,是一切传统的根脉所在,也是一种源头文化。”“博物馆是传统文化的新地标,是承载历史负荷的基地。”

民俗记忆,文化思考,这是《乡脉流长》的一个显著的特质。

《乡脉流长》的写作资源是乡风民俗,写作目标也是乡风民俗。前半部分是文化随笔,后面是叙事散文。《乡间记忆》、《老街情缘》、《江淮览胜》三辑中较为充分地展示了张守福的文学叙事能力和散文驾驭能力,《追梦》中写少年逃离故乡的梦境,梦境里“朦胧而分明,快乐而忧伤”,“快乐中张扬着激情,充斥着野性,忧伤中涌动着血脉,弥漫着乡愁。”这篇散文将乡村“追梦”的丰富、复杂的精神与情感世界写透了写活了。《风雨老屋》写出了凝固的亲情,《邻家大娘》写出了悲悯与恻隐之心以乡风民俗为写作资源,《大疫之年说药神》、《郝家集的“铁匠铺”》写“民间绝技”;《大孤堆的故事》、《‘清馀堂’宝壶记》写“民间文物”;《独山火神庙拾趣》《远行的鱼鼓曲》写“民间趣味”、《见识了宋代的排水沟》、《听到徽商的脚步声》《一道民俗风景线》等写“民间地理”,另有写查济、孔城老街、毛坦厂、柘皋、屯溪老街、杏花村、清流关等散文,笔墨集中于“积淀历史文化,故事浸透了古朴典雅与太多的想象憧憬。”这也可以看做是张守福“乡风民俗”叙事散文的基本调性,这是一个注入了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审美姿态。

读完《乡脉流长》中的散文,也就读懂了张守福。

书中读出了张守福对文学创作、对民俗文化的追随与虔诚,读出了他的初心不改的意志近乎于死心塌地。这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心灵体验后的精神涅槃。

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现实立场、人生趣味、生命理想,这是一个作家写作最初的逻辑起点,也是写作的终极价值之所在。

以张守福《乡脉流长》为例。是为序!






作者简介



张守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民俗文化研究专家。著有长篇小说《圈里圈外》、散文集《情落淮河湾》《秋到九里山》《并不久远的记忆》等多部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