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省农业农村厅、省文联、池州市政府承办的“爱中华 爱家乡”2025中国农民诗会从这里出发暨第十届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在池州启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宁启文,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主席陈先发,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贺东等出席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以“大地流彩 诗韵和美”为主题,设置《池州有美景》《池州有美味》《池州有“美”人》《池州有美物》四个篇章,旨在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展现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三农”发展成果,促进招商引资、品牌推广和区域合作。当天,由农民艺术家、乡土文化人才以及各方面志愿工作者组成的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走进九华乡老田村,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深入挖掘诗城池州文化基因密码,展示新时代“三农”建设风采与和美乡村的崭新风貌。
大地流彩乡音起,诗唱新篇歌如潮,这是一场诗歌的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诗歌、情系乡村的人们共聚于此,以诗歌为媒、文旅为径,在人文荟萃、山水相依、徽风皖韵、杏花烟雨的贵池寻找“诗和远方”,彰显“诗城、诗村、诗山、诗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三农”发展成果,让更多的人感受丰收之乐、乡村之美、农业之重。
活动还未开始,场中便已弥漫着池州特色美食的香气,勾着人的脚步不自觉前往。锅里面团逐渐金黄,刚出锅的贵池小粑带着热乎气,被游客们捧在手中品尝;师傅手中锅铲翻飞,乌沙小花生在滚烫的铁砂里散发着独特的坚果香;泡上一壶霄坑绿茶,游客们纷纷驻足,在杏花微雨中感受浓厚诗韵。上午9时,一首群众自编自演、原汁原味的《秋浦歌》开启诗会的序幕,舞台上,“杜牧”缓缓走出,一牧童手握短鞭牵着黄牛紧随其后,生动再现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首来自耕耘处的诗篇次第登场,《四季池州》《池州有好礼》……以诗之美奏响了景美物美人更美的交响曲;《天涯共此时》《天地龙鳞》等一支支欢快的歌曲,礼赞了乡村振兴中农民对池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引发群众阵阵掌声。活动还以池州四季之美景,向全国观众推介池城好风光;现场烹饪美食,于味蕾之上传递池州鲜明特色;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势推出系列“池字号”农特好品,在美好的人间烟火中感受池州发展的蓬勃力量。杜牧的一首《清明》诗,让杏花村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传承和创新的坚实基础,名山秀水更孕育出灿若群星的亮丽品牌。近年来,池州依托“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和乡土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用诗歌礼赞祖国、讴歌时代、赞美家乡,培育乡村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文艺活动走进田间地头,让诗词文化走进老百姓日常生活。《一壶老酒》《世界赠予我的》《新时代新农民》……舞台上,“大衣哥”朱之文、歌手田野、大船哥刘广局、水果姐李桂芹等众多明星“大咖”倾情献唱,首首都是耳熟能详的曲目,让现场观众着实过了一把瘾。来自池州本地的文艺工作者也不遑多让,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创新融入了本土的文化特色,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池州傩戏、罗城民歌、梅街目连戏、茅坦杜祭茅镰、乌石手狮舞、里山武术、墩上民间剪纸、元四祭龙等非遗传承人也登上了此次诗会的舞台。而台下,墩上剪纸、池州傩面具等非遗摊位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今年10岁的非遗传承人杜言蹊有模有样地坐在摊位前,手腕翻转、剪刀飞舞之间,一张红纸瞬间变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引得现场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主会场上精彩纷呈,而杏花村文化旅游区里同样热闹非凡。百余名汉服爱好者身着古装开启“金蛇游春”,从东村口步行至十里桥,一幅“人面‘杏’花相映红”的唯美画卷徐徐展开。这场涌动的“村诗”,让村超、村BA、村晚这些欣欣向荣的“村字号”集群又添一位新成员。举办本次诗会,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农民群众以诗歌礼赞祖国、讴歌时代、赞美家乡,让更多的人感受丰收之乐、乡村之美、农业之重。今年的中国农民诗会以“出新、出彩、出色”为定位,进一步提升品质和丰富内容,动员更多村民群众、农民诗人、民间艺人参与进来,打造更高“村字号”文化品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