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作家网
|
设为首页
个人中心
退出
安徽省作协主办
首页
安徽作协
作协信息
文学动态
文学奖项
文学皖军
安徽方阵
皖汇精品
新作发布
网络作协
网事大咖
网络文学
在线连载
在线阅读
长篇
中篇
短篇
诗歌
散文
《安徽作家》
安徽作家辞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动态
>
新书发布 | 作家葛继红散文集《草木时光》出版
新书发布 | 作家葛继红散文集《草木时光》出版
发布时间:2022-02-14 来源:安徽作家网 作者:安徽作家网
作家葛继红散文集《草木时光》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散文集《草木时光》全书分为六部分,共收录作者已发表或获奖的作品一百余篇,大部分文章都是对家乡风物、时序节令、自然景观的书写。全书直接以花、草、树木命名的篇章达二十余篇。所以这本书刻上了浓厚的自然随笔的色彩,回归本心,亲近自然是这本书的基调。
作品选读
一棵树的前世今生
烟花三月,我们驱车赶往王家坝。
春天的田野,满铺一层葱绿,那是正在拔节的麦苗。麦田中,一块一块金色的菜花,在无边际的绿色中荡漾着。正午的阳光暖融融的,天蓝得像一块巨大的琉璃瓦,仿佛敲一敲,就能听见脆生生的“咚咚”响。路边,袅娜的柳,拢一缕浅绿的薄烟揣着。杨树还没发芽,千枝万梢,簇簇刺向天空。它们静默在自己的岁月里,不以浮华示人。
一路花绕水迎,车子弯进王家坝互助村。今天,我们要去互助村陈郢子庄台看一棵树。
听朋友说,陈郢子庄台上有棵树,经历颇坎坷,值得去看看。去陈郢子,路不熟。下车,问路。路人手指前方,直走,前面那个庄台就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一个粉墙黛瓦的小村庄,阳光下,宛如一个梦境悄然绽放。
这棵树位于村庄中间,我认出,是棵椿树。在我们乡下,因“椿”与“春”同音,椿树被视为吉祥之树,家家门前都有它的身影。眼前这棵椿树,造型实在奇特。树干三米高处,向东南方向斜伸成60度角,然后再弯成直角,笔直向天空伸展。它扭曲着身子,静立在一户人家房檐前,像一位老人,盘腿坐在时光深处,缄默不语。庄台上的树,自然与别处不同。它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见过洪水滔天惊心动魄的画面,也感受了一代一代庄台人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树梢上有鸟窝,像只粗陶大碗朝天空举着。几只花喜鹊,从一个枝桠飞到另一个枝桠,长尾巴拖着,说不出的绅士优雅。喜鹊是喜庆之鸟,它们飞过的天空,都铺着吉祥。
村里的老人,顺着墙根坐一排,无别事,只为晒晒太阳,唠唠嗑。看见我们过来,老人们起身,笑着和我们打招呼,像见了自家亲戚。
树的主人,一位朴实的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的是安详、平静、隐忍、满足。他向我们描述了这棵树的前世今生。四十多年前,他去邻村走亲戚,亲戚盖房子,嫌一棵长在宅基地上的椿树苗碍事,挖了,要扔,他宝贝似的捡了回来,栽在自家土坯房门口。
无奈,庄台太逼仄。老辈人肩挑手提垫起来的庄台,一代一代添丁增口,但庄台面积一寸也没增加。房屋盖得像垒积木,门挨着门,屋檐压着屋檐,外人在村里行走很容易绕迷糊,据说想把一头牛牵出去都很费事。抬头一线天的窘迫境况,让庄台人的日子过得很憋屈。
“人受罪,树也受罪。”老人说,“你看这些年,这树就长这么点粗。没办法,门口与别人家的后墙根,两步宽都不到,树夹在两面墙之间,一年到头见不到阳光吹不到风,这些年,就这么委屈着长,真难为它了。后来,儿子大了,要娶媳妇,把土坯房翻盖成平顶房。这树碍事,本打算把它砍了,但心里实在舍不得。想了半天,把树头锯了,留了树身做顶檐柱。平顶房盖好后,三米高的树身上绑了几块砖,这树又成了上房顶晒粮食的梯子。没想到,这棵树这么坚强,硬是在锯掉的地方发了新枝,一边扛着屋檐,一边继续向上长。”老人说完,抬头瞅了瞅树,眼里露出欣慰与敬佩。
融融春光中,这棵历经磨难的树,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存在感。遒劲黝黑的两个树杈,像一个大写的“V”字,似乎告诉人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它的坚韧与顽强,像极了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庄台人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洪水怎样暴虐,他们一代一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当国家需要他们做出牺牲的时候,他们毫无怨言,没有犹豫。任凭快要收割的庄稼被洪水吞噬;任凭自己辛苦建设的家园被洪水淹没。
“现在好了。”老人接着说,“去年俺这庄台改造,前面一排房子拆迁了,修了这条宽阔的水泥路,又在路边栽了这些红槐花树。以前下雨,泥巴糊子陷多深,现在,俺们跟城里人一样,下雨天也不用穿胶鞋了。你看俺家的院子多敞亮,这树整天晒着太阳吹着风,一年蹿高一大截。现在,人舒服,树也舒服。”老人一脸的幸福和满足。老人说话时,眼睛瞅着门前那一大片油菜花。正午的阳光下,菜花开得惊心又惊艳,花香丝丝缕缕,直往人鼻子里钻。菜花旁,一树树夭夭桃花,像一位位气质美人,看一眼,就让人丢了平常心,一看再看,难以自持。
人在庄台上行走,如入诗情画意中。干净整洁、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文化广场;清澈如镜、鱼翔浅底的一方方池塘;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一面面墙壁;还有在亭子下欢快玩耍的孩童。这哪里是僻远的乡村,分明是繁华都市的一部分。
我是个处处认故乡的人。每到一个地方,看到好山好水好风景,腿就迈不动。我对同行的朋友说,很想在这里有间房,天天看花开,时时闻花香。
心里突然羡慕这位老人,住在这么怡人的环境中,有棵树在屋檐下守着、伴着,日子过得该多么踏实,多么让人心安。一棵树站立的地方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去的地方。
离开庄台,回望那棵沧桑的树,心里默默祈盼,接下来的幸福日子里,一定要好好活,活成庄子的那棵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紫薇花开
整个夏日是属于紫薇的,是紫薇把绿肥红瘦的夏天渲染的诗意盎然。
盛夏时节,月季、栀子、木槿这些昨天还千娇百媚的花儿,一到大暑,便被烈日烤的花容失色,于是纷纷退场,只留下满树翠绿的枝叶。这时,紫薇花纷纷登场,在人们视线所及的地方尽心尽力地展示属于自己的一份美丽。
很喜欢紫薇这个名字,它总让我联想到那个长在深闺大院中的小家碧玉,或是那些生活在王公贵族家,虽地位低下却也打扮的光鲜靓丽的小丫头们。真不知是哪位有心人把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给了这一树繁花,紫薇,听听这名字就让人莫名的兴奋。
今年的紫薇花似乎开得比往年早,也似乎比往年繁茂。城里城外,街道旁,公园里,甚至是拆迁后空空的院子里,只要有它们的身影,照例是一树繁花,它们不管不顾、一心一意地热烈开放,顶着骄阳,披着炙热,尽情绽放在炎炎夏日。
紫薇花期漫长,从炎炎夏日一直开到秋意微凉,所以人们又叫它“百日红”,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杨万里曾写道:“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这一树树或红艳、或洁白、淡紫的花朵,在晨光熹微中,在暮色苍茫中,静静地开放,给多少行人带来生命的喜悦和感悟。今年再开的这一朵,已经不是去年开过的那一朵,重复不是花的风格。每一朵都有打开的机会,而那些未曾开过的,总也不肯放弃机会。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紫薇花朵很小,那一朵朵的小花看起来毫不起眼,但一朵朵小花叠加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簇花,一簇簇叠加在一起,便是一大穗花。串串成穗的紫薇花,一朵朵,一枝枝,一树树,层层叠叠,把整个夏日装点的多姿多彩,让你感觉再难熬的夏日因为有了这一树树繁花,整个夏日便不再漫长。
我的窗外有三棵枝繁叶茂的紫薇花,一棵是白色的,另外两棵是淡紫色的。我的目光关注最多的是紫色的花穗,那淡淡的紫,衬着葱绿的叶,清新淡雅,总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总会让人想起,夏夜里,月光下,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来的轻柔的歌声。
每到夏日来临,不用走出户外,伏案时,抬头便看见那一穗穗花朵,在我的窗前轻轻摇曳着。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风不再走,云不再飘,仿佛什么都可以想,却又什么都没想,心,被填的满满的,说不清此刻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只有在闲的时候,人,才像个人。的确如是,看云,赏花,读书,品茶,流连山水之间……有闲情逸致,不为物累,诗意地活着,这才是人的生活啊!有时忙碌忘记自己是谁的时候,真的很羡慕古人的悠闲,面对那一树盛开的紫薇,他们也会殷殷地问:“寄语山中旧猿鹤,紫薇花欲为谁开。”真的不知这一树树繁花到底为谁而开。每天,伫立窗前看那一穗穗花朵,成了我假期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穗穗花朵在我眼前飘来荡去,再晦暗的心情也会明朗起来。能如此诗意地栖居,足矣!
但我知道,花开极盛时,便是凋零时。繁盛之后留下的也许是一片颓败,又或许是归于平淡。人生,何尝不是一次花开,青春易逝,流年宛转,再美的时光我们也拽不住。面对易逝的时光,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不荒废,好好过,就像这盛开在夏日里的紫薇,该绽放的时刻尽情绽放,不求轰轰烈烈,只愿此生无怨,如果有来生,来生仍无悔
蟋蟀在堂
白露过后,天气一天天转凉。楼下,无患子金黄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一片飘落,花池里的小雏菊,顶一头饱满的蕊,开成一片橘红。躲在栾树上鸣了一个夏天的蝉,不知何时停止了歌唱。这个时节,天空变得高远辽阔,苍茫清澈,大自然用它的简洁与明净告诉人们,秋来了。
夜阑人静时伏案读书,突然听到有蟋蟀的叫声从阳台上传过来,声音响亮而急促。循着声音走过去,就着微弱的灯光,看见一只黑瘦的蟋蟀,正趴在墙角,“唧唧——唧唧”地叫着。
心里纳闷,这大自然中最卑微的歌者,是如何越过一级一级的台阶跑到这高楼之上,又如何越过我家的防盗门窗登堂入室的。
秋来了,怕冷的蟋蟀,在草木还未完全凋落之时,过早地跑到屋里寻求温暖和庇护。“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整天的忙忙碌碌,还没留意,岁月,已经走过它的繁华盛世,蓦然回首,已是碧云天,满地黄花堆积。
周作人曾在《知堂随笔》中说:“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第一就是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因为这秋虫的鸣叫,不管是耕田劳作的农夫,还是诗意充溢于心间的文人,都会产生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怎能不紧迫呢?很多的风景,还没来得及看呢;很多的人,还没来得及爱呢;很多的事,还没来得及做呢。一转眼,白发生了,皱纹长了,迈出去的步子,也迟缓了。真真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青春的花朵,尚未绽放,就谢了;青春的日子,尚未奢华,就溜走了。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小小的虫儿,吟唱的不仅是时光的飞逝,岁月的更迭,更传递了一份对故园的牵挂与思念。
诗人流沙河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唧唧——唧唧”轻柔的旋律,总能触动异乡人的思乡之情。
在故乡,那个僻远的小村庄,蟋蟀唱歌的背景是广阔空旷的原野。每到秋天来临,蔓生着杂草的沟塘边,月光笼罩着的红薯地里,甚至是长满木槿花的农家小院,好歌的蟋蟀伏在幽暗静寂之处,抽出纤弱细小的弓弦,夜夜为寂静的乡村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旋律。
那时,老祖母还健在。晚饭后,我们缠着她给我们讲故事。老祖母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她正绘声绘色地讲着,突然从墙角里传来了“唧唧——唧唧”的叫声。老祖母停下来,插一句,“蟋蟀叫一声,穷汉子吓一惊。”我们不明白蟋蟀的叫声和穷汉子有何关系,老祖母解释说,蟋蟀叫,天就变冷了,穷人没有过冬的衣服穿,能不害怕吗?
何止是穷人,懒妇人听到蟋蟀的叫声也是会吓一跳的。“促织鸣,懒妇惊。”如果一个乡下的妇人,在蟋蟀唱歌的时节,还没给一家老小准备过冬的衣物,她是会惊慌的。第二天,她就会赶紧纺纱织布,裁剪衣物,在寒冷到来之前,把一家老小御寒的衣物准备好。这古老简洁的农谚里,贮满了浓浓的温暖和亲情,以虫为名,提醒人们注意季节的轮换与变迁。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几声秋虫的鸣叫,唱响的是时光一去永不回的歌,是对往日生活的眷恋,也是对岁月深情的告白。
作者简介
葛继红,安徽凤台人,现居阜阳。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阜南县作协副主席。在《奔流》《河南文学》《西部散文选刊》《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100多篇,有多篇文章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著有散文集《草木时光》。
置顶
上一条:新作速递 | 作家黄丹丹佳作刊发《...
下一条:新书发布|作家张道德散文集《所遇所...
热门点击排行
安庆长江干堤大电厂段抢险再回顾
江红波
省文联七届二次全委会在合肥召开
安徽省作协会员第二轮摸底情况公示
《无言的结局》 上
《无言的结局》 下
《农民的眼睛》下
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新会员名单
关于安徽省作协开展个人会员重...
热文打榜
马钢作协开展“走进生态矿山—...
新作速递 | 作家汪向军散文...
新作速递 | 作家司舜散文诗...
新作速递 | 作家季宇散文刊...
和县徐斌稻作文化工作室揭牌
2024年度安徽省作家协会新...
新作速递 | 作家洪放短篇小...
“读经典 诵潜阳” 202...
“网著梦想”2025年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