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戏

浏览量:551 | 上架时间:2023-01-16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恰逢白露节气,去淠水之畔的迎河镇采风,目睹这座于春秋战国时期便傍水成市的古镇,正焕发出“伊人”般的新姿。

小时候唱的儿歌里有一句:“姥姥门前看大戏”。犹记儿时,与小伙伴小满一起,在他的姥姥家门口看戏的情景。

小满姥姥家住在一个被圩沟环绕的小村庄里,圩沟的四周是垂柳,垂柳柔韧的枝很得意地扶摇在水面,被禁止往水边靠近的我们,对那些和水亲近的柳树总有些羡慕嫉妒恨。于是,我们折了柳枝,编帽子,当鞭子,小满还跟人学会了用柳枝做柳笛。淘气的我们,总会在戏场下恶作剧地吹柳笛。为了让我们不捣乱,大人们往往会以一把南瓜子、几个枣儿之类的零嘴儿打发我们。

我们得到了吃的,便乖乖地坐在大人身边,装模作样地看戏。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我也曾正襟危坐地在剧院里看过几场戏,什么话剧、黄梅戏、昆曲甚至歌剧。每次看戏,我都会想起童年的戏台,和那时的无拘无束与装模作样。

时隔多年,在迎河镇,我们又看了一场戏。戏台上的咿咿呀呀我依旧听不懂,甚至,我的关注度也不在戏上。我还像儿时那样,好奇戏台的周边。

戏台搭建得很别致。它背倚一栋两层的楼房,面向敞阔的广场。在楼房的飞檐处,立出书法家手书的“农民花戏楼”颇具功力的五个大字,字下有副楹联左右为撑,上联云:生旦净末丑演人间欢乐事;下联书:宫商角徵羽颂乡村振兴曲。嗬,好应景的一副楹联,好气派的一方舞台!

台下,有位边剥豆子边看戏的老人。我悄声问她,这戏好看吗?“好看!”老人笑呵呵地说,“俺们年轻时,过年才唱戏,看戏像过年,这几年,有了戏台子,常常唱戏,俺们天天都像过年!”

“天天都像过年”,这是我在乡下采访时,常听老人们说的话。如今日子好了,可不是天天像过年?

我顺着这个广场,四处溜达。舞台上传来的戏腔袅袅地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一只怯怯的小黑狗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我。这个黑眼睛的小东西,不是城里常见的被染了毛发,打扮得人模狗样,脖子上套了根锁链的宠物狗。别看它现在一副可怜相,将来,它会成为乡村人家的守护者。

我蹲下身子,朝它伸出手,唤它:汪汪,汪汪,过来!它居然欢腾腾地跑了过来。乡下的狗,难道都叫“汪汪”?它跑过来,害羞似的伸了颈子远远地嗅了嗅我的手,很快就又绕开了。

然而,我的目光却绕不开它了。我盯着它,追着它,不觉走出了广场。它小小的身子敏捷地窜进了草窠里。我循着它,到了那所在,却不寻它了。因为我立在那里,竟有些痴了。那俨然是小满姥姥家那圩沟的样子啊。沟沿边栽满了垂柳,沟里生着茭白,水面上浮长着野菱。狗尾草、艾草、益母草自在地俯在柳边。一棵歪脖子的柳树上居然开满了紫色、白色的小花,哈,那是缠了它一身的扁豆在放肆地开花……

 我很诧异,这个堪比都市高档别墅区的村子,居然还保留着过去乡村的圩沟,并且,沟沿边还像过去那般,栽满了柳。

 柳是乡村的记忆。记忆勾扯着人心。眼前,这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别墅,正是过去树荫笼罩下的农家小院。那种青砖红瓦,暮晚时袅袅升起炊烟的农家。但那样的农家小院已经消失。    

 我有些怅然地望着这美丽起来的村庄。说真的,我真不觉得它是个“村庄”。没有以柴火作为燃料的锅灶,没有凸了烟囱的房顶,没有炊烟,没有令炊烟升起的草垛,它还是乡村吗?

 但它的确很美。小桥流水,绿柳披拂。我立在桥头,望着别墅映在水中的倒影,竟升起了在江南水乡旅游的错觉。

 我行在别墅群中,方发现奥妙。这些两层的别墅,前后都栽种着蔬果,和过去的农家小院一样,见缝插针地种着丝瓜、扁豆、辣椒、葫芦……别墅的后面,我以为是车库的地方,我伸头往那敞着的门里一望,那里间整齐地摆放着农具呢。嗯,这还有点农家的意思。

 听我轻声嘀咕了这句话,镇里的李书记说,农村也要发展,农民也需要文明,时代在进步,生活在改善,所以,农村也要以新的面貌示人。

是呢,我们总在怀念记忆中的乡村。人总在一边逃离,一边怀念。而我们怀念的并不是完整的过去,记忆总有自动美化功能,我们在回忆中,自动屏蔽掉了很多不美好的记忆。过去的乡村,交通不便,如厕不便,物质匮乏,而今,村村通如银练一般串通了每一个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令每家每户门前屋后都干净整洁了。

“乡村要告别了贫穷、落后,你看,我们这里铺设了地下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利用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能做到日处理污水三十余吨……”李书记指着村头的太阳能污水处理器对我说。

我默默颔首,在这花园似的农家院里,我发现自己就像是走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突然,我惊叫一声,俯向了地面。

一户人家门前的柳树下,生了一棵瓜秧,那瓜秧上,结了累累的瓜,马泡瓜!这留在我对乡村记忆深处的野生果实,过去,它像童话一般存在于我的记忆里,如今,它的出现,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的奇迹。

这个在柳边,不仅仅拥有美丽的乡村,也是个奇迹。它不仅保留了大自然的恩物,更发展了科技。那些消失的草垛,是一度被农民当作废物在田里燃烧的秸秆,在这里被制成了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远处的戏台子上,不时传来咿咿呀呀之音,我在柳荫下,觉得自己脚下的这方生着厚厚巴根草的土地,也像个戏台,我也踏在这戏台上咿咿呀呀:“生旦净末丑演人间欢乐事,宫商角徵羽颂乡村振兴曲”就是我的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