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街的生意人/连 亭

浏览量:507 | 上架时间:2022-11-18

散文观:散文的独特,体现在新维度、新经验、新感觉。

我觉得,散文是极其依赖真实经历、切身体验、有感而发的文体,没有深入骨髓,没有反复烹熬,很难写好。

能够被读者反复阅读和喜爱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兼美的作品,有深度和光芒的作品,有共情效果的作品。伍尔夫有句话说得很好,她说好的散文随笔“是你自己又不永远只是你自己”。

 

简介:连亭,原名廖莲婷,曾任《广西文学》《回族文学》编辑,主要创作散文、小说,散文多刊发于《散文》《美文》《芙蓉》《雨花》《山花》《民族文学》《青年文学》等刊,多篇入选《中华文学选刊》《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及其他年选,曾获 “2018《民族文学》年度散文奖”、“2018壮族年度散文家”、“2019《广西文学》年度佳作奖”、《民族文学》“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奖”一等奖、“全国打工文学奖”银奖等,2016年出版散文集《南方的河》。

 

 

 

1

 

我所租住的公寓,在一条长满槐树的街上,这一带的人就叫它槐树街。实际上它有个很方正的学名:五四路。

槐树街的房屋,一栋挨着一栋,没有隔开适当的距离,而是杂乱地寸土必争地挤在一起。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一片没有被漂亮的小区同化,而是颇为不协调地插在新建的高档小区之间。

住在这里的,多半是城市扩张前就在此地的城郊居民,还有低薪的底层打工族,以及像我这样穷酸的自由职业者。

出租屋多是早已搬走的住户提供的。这些出租屋,大多面目可憎,窄小逼仄,家具破旧,墙板渗水,洗浴间布满积攒多年的污垢。

从我的阳台,目光越过晾晒的衣服和槐树的剪影,可以看见不远处宽敞的大道,以及大道那边富丽的小区。喧嚣从那边传来,车轮呼啸声,铁门开关声,钢琴声,提琴声,私立幼儿园的欢闹声……

目光旁移,是大宾馆冠状的楼顶,餐馆惹眼的广告,万达商场夺目的橱窗玻璃……槐树街有不少年轻女子在万达做销售员。白天,她们化上淡妆,穿上制服,骑着电车过去。晚上十点商场关门后,她们才带着疲倦归来,那时从街巷会传来她们低低的说话声。

我的邻居中,也有放荡不羁的人。夜间他们在街上晃荡,在大排档喝酒,神魂颠倒时才在晨雾中似醒非醒地归来,间或发出一些混沌的酒话或歌声。

我的阳台对着的那一户,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由于阳台紧挨,墙壁很薄,不论是否愿意,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每天,我听着他们的争吵声睡去,又伴着他们两岁孩子的哭笑声醒来;我闻着他们的菜香做饭,又在他们的洗碗声中吃完我的食物。我能从阳台晾晒的衣物判断那孩子尿了几次床,也能从床板的吱呀声获悉他们翻身的频率。当然,他们也对我无所事事的生活奇怪,时不时从阳台投来诧异的目光。

过滤掉争吵,他们可以说是幸福的三口之家。男人大概是城里一家公司的小职员,朝八晚五,勤勤恳恳。女人是全职妈妈,在家做家务、带孩子。男子傍晚七点准时到家,一有时间就帮妻子分担家务。

他们争吵的内容,多半和钱有关。女人唠唠叨叨,反反复复总是孩子的尿布、奶粉,声音裹着烦躁和辛酸。男人听得烦了,争吵就会爆发。男人声音高了,女人就哭,那个孩子也哭,男人只好告饶,费力安抚。

有时男人也会干脆摔门出去喝酒,男人与酒的关系,正如女人与唠叨的关系。酒使男人倾吐不快,唠叨使女人疏解心酸。

好几次,我从窗口看见酒醒的男子穿戴整齐,像所有兢兢业业的小职员一样,挎着公文包出门,熟练地挤上公交车,没有因为宿酒而耽误上班的步伐。而擦净泪痕的女人,则开始哼着歌儿洗洗刷刷,忙里忙外。

 

2

 

我经常陪朋友在街角的那家卤煮吃卤蛋、卤鸭,她来自一个产卤味、梅干菜、陈皮香料的地方,好这一口。我吃不惯,只吃旁边一家蜂窝煤炉上冒着热气的包子。

巷子尽头有一家旧书店,是个别致的存在。那里偶尔会举行读书活动,我和诗人朋友常去旁听,看他们燃烧才华。书店旁边是一家茶店,门口时常卧着一条狗。狗的主人是个擅长茶道的中年妇女。每一次路过,我都能看见她在一张古旧的桌旁摆弄茶具。

数着槐树拐入另一条巷子,店铺更芜杂了,裁缝铺、古玩铺、房产中介、烟酒铺,林林总总。小店大多光线昏暗,店主面容慵懒。我很少走进这些小店中去,它们陈列的东西与我无甚瓜葛。

我只接近那些与自己气味相投的东西。比如路上这些四季鲜明的槐树,树下零零散散的摊点,摊旁目光浑浊的小贩,小贩跟前流着鼻涕的孩童……

我就是为这些槐树、这槐树下的人,迟迟未离开的。我观察他们,接近他们,试图聆听他们的故事。他们不会因为大房子里华美的琴声而驻足欣赏,却会为墙根盲人的二胡而动容。

我经常站在一棵老槐树下听卖苹果的老汉胡吹乱侃。他吞云吐雾时的笑声,有种诡异的诙谐。城管很少来这巷子,来了他就叼着烟蹬着三轮车跑,不来他就这么闲散地摆摊。他有种难得的随遇而安的心态,“就这么熬日子呗,天塌了也这么过”,他嘿嘿一笑。

一天我像往常走到他的摊前,他却只有一个背影对着我,烟雾从他头顶飘过来,是那种烈性的自制烟草所特有的气味。我大声说:“生意可好?”他转过来,我看到一滴没来得及擦掉的泪。

很久之后,他才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蹦出一句:“我儿子走了,白血病。”

很多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平淡无奇而又暗流涌动的。这就好比街边的矮墙,一日日看似无事地立在那里,然而任何一阵风,任何一辆疾驰而过的车所激荡起的空气漩涡,都能刮落砖缝间的一些细土。墙每时每刻都在变瘦,但没人能察觉到,直到它倒下为止,然而它又是不会轻易倒下的。

矮墙边卖板栗的大叔,是个河南人。每次经过他的摊点,都能看见他挥动铁铲,娴熟地翻动铁锅里的板栗,浓郁的香味顿时就飘进我的鼻子。挨着他闲坐的,是三两个无所事事的大爷,或是摆张报纸下盘棋,或是边抽烟边侃大山。悠闲的姿态,与不远处大道上奔流不息的车流对比鲜明。

久了,我注意到,这些摊贩和闲人是冲着槐树来的。他们很少去繁华的万达广场,而是像飞鸟投林般一天天跑到槐树下,仿佛这儿有它们丢不开的生活。

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槐树下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是一种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弦声,夹杂在沙沙的树叶声中。我的脚步不自觉地放轻,眼睛四处寻找,才发现隔着六棵槐树的地方,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静静地坐在墙边的矮凳上拉二胡。

我听不出是什么曲子,只觉得有一种绵绵不绝的力量,在秋风中久久飘荡。

 

3

 

我每一次经过岔路口,都要去看住在第四十八棵槐树旁边的朋友。每次去,都会带上些吃食,或是三轮车大叔的苹果,或是河南大叔的板栗。

她的住处是一间阴暗的阁楼,朝北的窗户正对着一棵大槐树。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谈近来所读的书。她有一种近乎神性的感受力,这或许得益于她体内流淌的巫族之血。

她是一个巫师的女儿。在产梅干菜的老家,在逝去的日子,她父亲有过一些辉煌时刻:供过神的金银花治好了高烧小孩,神水洗过的车前草消除了老鳏夫的疮痛,香案前的牛大力、桔梗使肺痨婆多活了十几年……这些神奇的巫术配方,为她父亲赢得了声誉,她从小也在父亲的教诲下熟记并且深通。自然的草木关乎人神的离合,这是她从父辈继承来的法典。当然,这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她是电子厂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沉寂在体内的巫术,化作了神奇的诗行。她二十岁就写出第一本诗集。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没有哪一个人的诗,似这般楚楚动人而撼人心魄。

我看到她在窗边投下的影子,和槐树影子叠在一起,瘦弱,却很笃定,并且离我那么近。我掏出在出租公寓写的文字递给她,她每一次都认真读完,并且给出恳切的评价,从不慢待心血浇灌而成的文稿。

每次从她那里出来,重新走在已然寂寥的街巷,我都会对自己的文字有种新的认同。于是,路过一棵又一棵槐树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朝圣之旅。

这种感觉源于朋友对生活和美的笃定,这种笃定就像槐树一样让人心安。不知不觉,我的生活被槐树改变,也被她改变。同样被改变的,还有槐树餐厅。

槐树餐厅是一个稍后认识的朋友经营起来的。朋友从普通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梦想在城市经营餐馆。像他那样的人,本可以在这个城市找一份薪水不错的教职,或是回老家娶一个贤惠的女人相夫教子。

然而,一个冲动的驱使,他倒向了扑朔迷离的选择,从此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餐中自有黄金屋,酒中自有颜如玉。

有时在资金周转不灵的深夜,他惊恐地发现自己是无助的孤家寡人。然而,谁要是认为他后悔的话,他第一个跳出来反驳。

他留在这座城市,做前途未卜的事情,完全是为了一个女孩。

那是一个富人家的孩子,遇见他总会甜甜地喊师兄,而他则称她为师妹。他相信这样的称呼是暂时的,待到时机成熟,他会捅破窗户纸,大声告诉她,他想把她娶回家。

尽管长着一张平凡的脸,短头发,身材微胖,她仍是父母的公主。公主的生活都是由富有经验的人所规划的,所以她成长的岁月平坦笔直却难免索然无味。而与一个背景不同的学长的一点暧昧,多少给并不紧张的学生生涯增添些令人期许的浪漫。

他怎样才能让那对高贵的父母把公主嫁给他?

餐厅,是他想到的唯一蓝图。她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的才干应付得了凶险。于是他贷款租了十字街口的一个门面,着手开起了餐馆。

他亲力亲为地操持所有的事情,而把定菜谱的事交给女孩,他相信她的口味准没错。她呢,大大地发挥了她的才华,将菜谱设计得精美绝伦,只是价格偏贵了些。高档餐饮嘛。

开张时生意不错,她的不少朋友来捧场。后来就如鸡肋一般,不好不坏地拖着,挣钱谈不上,有时还会有些亏损。

女孩沉浸在新餐厅的乐趣中,对他越发温柔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样子,看上去真的如相亲相爱一般了。

他终于被领去见女孩的父母,紧张,兴奋,羞愧,交代家底时大汗淋漓。他说再过几年他就买得起市区的大房子了,但两位长辈犀利的眼神三两下就把缠绕在他身上的梦幻剔光。

他们等不了,只几年他们也等不了。他们向他抛出的决定,像石头落地般清脆。他的难堪,则像午后突然而至的暴雨。

一年以后,他不得不关闭闹市的餐厅,辗转到槐树街经营一家平民餐厅。他亲手制作菜谱,香椿炒鸡蛋,西芹炒肉,娃娃菜……简单实惠,很接槐树街的地气。不到半年,他的餐厅就有了一些固定的常客,加上不断流动的散客,收入还算可观。

发稿日我经常去那里吃饭,一荤一素一汤一饭,不过三四十元,偶尔他会和我喝上一杯。他说有一天,隔着玻璃门看见公主挽着一个男人的胳膊走过街头,他并没有觉得多么悲伤。他是在有些醉意时说的这话,我几乎相信了,但湿润的眼神出卖了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上写诗的朋友来到他的餐馆。温馨的小饮中,他们奇异地辨认出彼此身上的执拗。执拗碰上执拗,就产生了另一种爱。于是,他那熄灭的爱情火苗,又重新燃烧起来。

他仍然欠着银行的贷款,但有一个槐树般品格的人和他一起承担,这让他的小餐馆好像一首诗,并且增添了梅菜扣肉、香干卤蛋等实惠的菜肴。

初春,槐树爆青时,他们在餐厅举行了小小的婚礼。婚礼期间,挂在门前槐树上的红灯笼红红火火地照着,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后来,他的餐厅干脆改名为“槐树餐厅”。

他们日复一日地在槐树餐厅忙前忙后,经营着物美价廉的餐饮。人们从容地走来,坐在擦得锃亮的桌前扬起筷子,一天的疲累和烦恼随即消释。

而高大美丽的槐树,就在街边静静地看着众生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