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里的那片芍红

浏览量:377 | 上架时间:2023-04-17

暮春里的那片芍红

张兰兰

 

你来,或是不来,她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不悲不喜。她,就是药都暮春里的那片芍红。

人间四月芳菲尽。暮春的一场2022亳州芍花养生文化旅游系列直播活动,把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装点的缤纷绚丽、如临仙境。那场点击率突破百万的直播节目邀请全国的网友“线上”看节目、赏风景、品人文、话发展,把亳州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医药之都”进一步推向了全国,也让全国的网友了解了文化旅游年这一亳州的特色品牌。

亳州有“三花”,芍花却是药都的名片。牡丹打头春,国色天香、阳春白雪;桐花像一串串淡紫色的风铃,悄悄地入场,绽放于树梢;唯有姗姗迟来的芍花,于暮春时节隆重登场,一团团、一簇簇,为药都涂抹出一片片鲜红的彩霞。

芍花,传承了老庄的风骨与仙气,延续了木兰的贞勇与坚韧,自信洒脱中透着婉约之柔美。你看,一朵朵含苞待放,犹如害羞的少女;再放眼远望,一片片肆意怒放,如同燃烧的红色花海。

因为芍花自古就代表着中国的爱情之花,寓意情有所钟、真诚不变,所以古人常以芍花为媒介,代以借景抒情。在我看来,柳宗元的那首《戏题阶前芍药》,真真是把芍花写的走心入神了。诗人除了不惜笔墨的白描了芍花的卓越之美以外,还独具匠心的把芍花喻为南国美人,别致地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在诗人看来,平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了,唯有这美丽的芍花仍在今晨开放着。那溢满露珠的鲜红花朵,如喝了甘霖醉了一般微微倾斜,美好的姿态留给了即将逝去的暮春。诗人独自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温暖的春风还在频频地摇动着枝叶。最后的四句诗中,柳宗元把写景升华到抒情,用拟人的手法,把芍花“写活了”。他感觉夜幕中那股浓郁的芳香自窗外飘过来,好似与静卧的诗人来相会。诗人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花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柳宗元少有大志、才华横溢。这首诗却是他被贬“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这个“闲差”时书写的。当时他的报国愿望暂时不能实现,自觉如同一朵被抛弃在荒野中的牡丹(诗中代指芍药)。他在痛苦中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孜孜以求、希图进用。这首诗的结尾,虽然字面上读来是寓意着美好的爱情,但是诗人却是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求索引荐的愿望,这也是全诗的主旨与点睛之笔。

说到以景托志的写作手法,怎么也绕不开曹公这位大师啊。翻开《红楼梦》,我们会在书中读到很多让读者记忆深刻的精彩片段,如黛玉葬花、共读西厢、晴雯撕扇等等,但“史湘云醉卧芍药丛”的唯美画面,想来也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场景之一吧。一副美人酣睡图,将史湘云天真娇憨的少女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红楼梦》第62回描述到:“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莫非湘云是芍花的化身?如果这样理解那就错了,海棠花才是真正比喻史湘云的花。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掣花签,湘云抽到的是题字为“香梦沉酣”的海棠花签。海棠有“睡美人”之誉,联想到湘云醉卧芍药丛的画面,曹公如此来比喻“喝醉酒的湘云,枕着芍药花在凉石头上香梦沉酣也不会生病”。这样的神来之笔,不仅表达了醉卧的湘云英气豪爽的个性,也了体现她如旖旎春光般的自然心性。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位自带英气的女性,她就是华佗五禽戏第59代传承人、“中国非遗形象大使”,把中国(亳州)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华一。两年前,当身着一袭奥黛的她打开我办公室房门的时候,迎面扑来一阵自信豪迈之风,举手投足间又流露出和煦幽香,那气质堪比当代花木兰。听了她的故事,我毫不犹豫的将她写进了《我的女朋友》系列,并为她命名为“芍花”。

“千年药都 醉美花海”。单看一株芍花,如同红云裁剪雕刻而成的琉璃佳品;放眼一片芍花海,那便是一片如星星之火一般可以燎原的赤霞。纯净的蓝天下,成千上万朵芍花装点着亳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宛如绘就了一副典雅脱俗、大气磅礴的长卷油画。

此刻,徜徉在暮春里的这片芍红之中,那一株株芍花貌似一群仙子,婀娜地抖动着红裙角随风起舞,飘飘然向我飞来。我弯下腰来细细观赏,信手拈来一株与之对谈,真真有一种“两看两不厌,唯有芍花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