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大手笔 ——评长篇小说《追风》/唐先田

浏览量:1357 | 上架时间:2022-11-16


阳刚之气大手笔

——评长篇小说《追风》

唐先田

 

作家洪放先生送我一本他的新作《追风》,这是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读了开头就难以放下,很快读完了,深感这是一部描写现实社会生活、蕴含着闪光时代精神的好小说,是作家阳刚之气大手笔的艺术表达。

 

 

说《追风》是大手笔,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故作溢美之词,我是从小说的文本出发的:一、小说写的是现实主义的大题材。以省会城市南州市为背景,通篇写的都是南州市改革开放的风潮激荡。众所周知,大题材不一定有大作品,不能题材决定论,但也应当承认,大题材出大作品的机率比较高。几十年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中国面貌这样波澜壮阔的大题材,无疑给作家们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大平台,描写这样的大题材,也是作家们应有的文学责任和担当。洪放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很投入、写得很精彩,有大手笔的风范,值得称赞;二、小说写的是改革开放中的大事件: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中的大课题是科技创新,推动中国蓬勃发展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核心力量也是科技创新,科技的自主自强是国家的命脉根本。有评论家说,《追风》是第一部描写中国省会城市科技创新的长篇小说。我的阅读面不广,也没有作过考证,但确信即使不是一部,也是为数不多的几部之一。小说里写了许多前沿科技,如引进东方电子、无人机研制、量子通讯、存储芯片等,读后让人耳目一新;三、小说写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写城市改革也好,写科技创新、前沿科技也好,小说最终是要写人。《追风》写的人是一大批高端人才。杜光辉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有博士学位,是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博导,北大、清华的学生多年前听过他的经济学演讲仍记忆犹新,说明他的学术见解很精彩。他之所以愿意到南州挂职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决不是心血来潮、有官瘾,更不是来镀金,而是立志要将文章写在大地上,要在南州实现他的学术理论理想;他在南州上过四年大学,熟悉南州,在南州留有初恋记忆,对南州有感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杜光辉之所以勇气十足地将南州视为他实现理想抱负之地,是因为他知道他不是单打独斗,他身后站着的市委书记唐铭,也是一个迫切想改变南州面貌的改革家,唐铭是南州的当家人,也是他可信赖的靠山。小说里出现的其他许多人,如中国科技大学的蒯副校长为代表的教授、科学岛上的李敬、海归蒋峰等,都有博士学位,都是高新科技某一方面的专家。写这些高端人才并不容易,洪放在动笔之前,是下了很大决心、做了很多功课的。他在县级市工作时间较长,熟悉那里的情况,但他在与南州市相仿佛的省会城市工作时间并不长,要用极大的勇气极大的毅力,去熟悉他所要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耐心地较长时间地沉到新的生活的漩涡里去,靠以前的生活积累不行,靠在书斋里苦思冥想更不行。从上述三个角度出发,说《追风》是大手笔应当是站得住脚的。称赞《追风》是大手笔,其中包括对作家文学才能的赞誉,但主要是称赞作家对现实的热情拥抱,称赞他执着地沉到现实中去汲取生活营养的文学精神,称赞他作为新时代作家的责任感。洪放说,他采访的企业上百家,越采访越觉得城市里的科技创新值得作家去写,于是,耐心刻苦地历时三年、四其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追风》的创作。

 

 

小说一开头,就将两位主人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唐铭赴南州任市委书记时,省委书记对他说了两句话:“将南州经济搞上去,让省会真正成为江南省的龙头。”南州市虽是江南省的省会,但刚解放时,只是一个五万多人口的县城,经济基础很薄弱,杜光辉到南州时的改革开放初期,人口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每年的经济总量却只有两千多亿元,只相当于昆山市,可昆山只是一个县级市啊,这样一比,小说将南州称之为一匹身上没有膘的小马。经济总量少,财税收入当然也少,只有两百四十多亿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充其量是一个只够发工资的吃饭财政,和其他省会城市不能相比。面对南州市的现状,唐铭压力很大,但他没有退路,只能使尽力气,拼搏而上,他和市委其他领导同志思来想去,最终得出结论:城市的出路在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出路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出路在人才。唐铭曾和杜光辉有过一次长谈,他记住了这位宏观经济学家,赞赏他的学识和开阔的胸襟、眼界,深感南州需要杜光辉式的人物来打破“过惯了小家小口小日子,缺乏进取心”的陈旧观念,于是向组织上争取要来了杜光辉,先挂职,然后再作打算。

在小说中,杜光辉的形象是塑造得较为丰满的,他虽然有过在南州只不过“挂职两年”、何必苦打苦熬的一闪念,虽然还有过离开南州、回经济所当副所长、回北京陪女儿的打退堂鼓的想法,但这些都被他建设南州的挚着崇高理想打消了,他在南州扎下了根。杜光辉这个形象有些什么特点呢?作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这个人物的。

一是坚持亲历亲为的苦干精神、实践精神。杜光辉到南州的第一件事,是主动接待南州洗衣机厂四五十名技术人员的集体上访。他只知洗衣机厂曾是南州的明星企业,并不知道这个厂的现状,更不知道这些技术人员为什么要上访。但他信赖这些人,愿意和这些人接触,想知道他们的诉求。他主动接待上访的行为,打破了恐惧上访、对上访唯恐避之不及的怪圈,是他真挚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热情拥抱现实的内心表达。果然,溶入现实后,立即有了收获,他不仅知道了洗衣机厂由明星企业滑落到产品积压卖不出去、车间不能开工、工人已半年多拿不到工资的严峻现实,还结识了年轻技术员齐航行,又由齐航行带领去拜访了须发皆白的老总工。老总工说:“技术。我是搞技术的,搞了一辈子技术,我就认技术。当初,洗衣机厂建设,也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产品一下子就打开了销路,占领了市场。后来,外边的技术也加强了,而我们对技术重视不够,加上企业搞得不象企业,象个机关,那哪行呢?”老总工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杜光辉。离开洗衣机厂时,又特意和齐航行互留了电话号码。尽管回到市机关后,市委秘书长李杰委婉地批评他下厂时没有先行说明备案,有急事找不着人怎么办?有违机关规矩;跟他一起去洗衣机厂的办事员小王,更是埋怨他不该留电话号码给齐航行,原因是担心“这些人,说不定会天天缠着您”,杜光辉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从老总工那里得到了“技术”二字真经,这是极可宝贵的,小小的善意的批评和埋怨,和“技术”二字真经比较起来,真算不得一回事。也就是这“技术”真经二字,使他和洗衣机厂的员工们下定了让国内排前三的永力洗衣机厂兼并的决心,人家的技术就是先进嘛。而事后才知道,永力之所以先进,是他们曾悄悄地采用了南州洗衣机厂创新的某些技术,南州洗衣机厂因为缺乏知识产权观念,他们的技术发明技术革新项目,没有即时申请专利,永力拿去就用,减少了许多开发投资,也无须负什么法律责任。南州洗衣机厂虽然起死回生了,但“技术”二字和知识产权观念,还是给洗衣机厂以深刻教训,也给杜光辉上了一堂深刻的课。如果说,团结集中洗衣机厂职工技术人员的智慧力量,使这个一度滑破的明星厂走出困境,只是杜光辉的初试锋芒,那么,引进东方电子屏显项目则是对他的一次真正考验。南州人都知道,引进东方电子是件大好事,难题在于只有二百四十亿元收入的市政府,必须投入一百多亿元,还不知道有没有预期的回报,南州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都议论纷纷,市长刘振兴对市里的柴米油盐最清楚,对唐铭和杜光辉引进东方电子的态度也清楚,他表面上赞成,是从大局出发,内心却是十分犹豫甚至是抵制的。但唐铭和杜光辉深知,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东方电子,是南州唯一的希望,他们请经济专家层层科学论证,又具体细致地做南州层层领导人员的思想工作,终于下定了决心,以政府投资一百一十亿元的大额度投入做成了这件事。小说里的杜光辉在这件大事的过程中,有两处非常精彩,一是他在会见东方电子董事长高大为时,知道他是农民出身,早期只是在镇里办电子元件厂,但他尊重科技,果断地引进了清华大学的五位博士,并采纳了博士们的创新建议,元件厂一下子发展成为亚洲第一的东方电子。这使他切实地感到,只要坚持尊重人才,只要坚持科技创新,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二是他知道东方电子的所在地滨海市的市委书记,曾是他老岳父的部下,老岳父是个在副部级岗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干部,很有威望,他如能向部下说一声,工作进程中的难度,就会小许多,而且并不存在违规之类的事。杜光辉也知道,老岳父原则性很强,从不向部下“打招呼”,但他喜欢杜光辉,又不是私事,若请老泰山出个面,是不会有问题的。思虑再三,杜光辉还是尊重老人家的原则,终于只字未提。有了引进东方电子的大手笔和成功经验,后来的引进存储芯片也就得心应手了。对于蒋峰等人的无人机研究,虽属民营企业,杜光辉十分热情地视之为南州的事,在他们用完了自行筹措的一千五百万元后资金短缺时,积极诚恳地为他们与银行协调贷款事宜,对蒋峰等人说,无人机科技含量高,不就两千万吗,我来协调,这对蒋峰等人是很大的鼓舞。过不几天,他果然带着市工商银行的行长到无人机研发公司考察,争取到了年前的一千万元的贷款。

二是彻底地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和周围的同事们建立了十分亲和的人际关系,很有人格魅力。杜光辉算得上是个大知识分子了,但他抛掉了某些知识分子的痼疾,到南州后,很自觉地将尾巴夹了起来,真正地和各色人等打成了一片,他到城隍庙吃小吃喝鸡汤,和老板谈笑风生,他出门散步,和玩沙雕的小朋友问这问那,更不用说他去科技大学和蒯老校长等科学家座谈、去科学岛和李敬等老同学聚会时的谦逊、诚恳了,他来机关虽时间不长,但与同事们都亲如一家,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细节:“杜光辉从抽屉里拿出一条自己从北京带过来的中南海烟,撕开来,给另外两个小伙子一人一包,其余的都给了简主任。简主任也没推辞,继续说,现在的财政是吃饭财政啊。”这个细节很生活化,也很人性化,杜光辉的举动,可视为有意为之,也可视为随意为之,极好地表达了他性格中富有亲和力的一面,而这一面恰恰是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大知识分子所缺少的,别小看了杜光辉性格中的这一面,也别小看了那条中南海香烟中所包含的人性化内容,在和同事们的日常交往中,杜光辉也或许还会有许多类似的表现,只不过小说没有一一写出,也正是这一切使他站稳南州、在南州有凝聚力,为他在南州有所作为,打下了有力的基础。杜光辉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小说里特意写了他曾有三年任职县委书记的经历,可能就是那三年的历练,教他这么做吧,现实生活中,靠单打独斗而成功的例子是极少的。

三是感情生活的大方磊落优雅。小说并不因为要将杜光辉塑造成为一位成功的人物,就避免写他的感情生活,而是将他的感情生活写得起伏跌宕、别具一格。早在南州科技大学上学时,他就和他的同学田忆爱得真挚纯洁,他俩虽不在一个班,但田忆的天真优雅深深地迷恋了他,田忆每天上自习时在图书馆为他占坐位更是深深地打动了他,大学图书馆坐位有限,又是阅读、复课的最佳所在,能占一席,是颇费功夫的呀!他们还一起徜徉于校园,一起畅谈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一起听交响乐《梁祝》时,一个呼“梁兄”,一个呼“英台”,那种甜蜜美好浪漫,令杜光辉刻骨难忘,不幸的是,田忆因车祸过早地离世,她的学业尚未完成,他们更没有结婚,这也就是杜光辉和茹亚结婚后,还在梦中呼唤田忆名字的原因。茹亚非但不能理解杜光辉心灵深处的创伤情愫,十几年来,还常以此来刺激嘲讽杜光辉,杜光辉虽然从不作任何解释,两人内心的隔膜,也渐渐地加厚了,加上他全身心投入南州的事业,这也引起茹亚的误解和非议,这样,他们的婚姻只能渐趋淡化,以致双方没有任何留恋地走向了离婚。婚姻的破裂,当然是不幸的,杜光辉和茹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可心,家庭的解体,对尚未成年的可心肯定有伤害,但在作家笔下,虽然也提到茹亚可能有新的男友,但用的是极隐晦的笔法,将婚姻的破裂写得很平静,绝无什么难堪的场面,正是在这平静中,表达了当事人对他们自我婚姻状况的了解,也符合杜光辉的人格品性和茹亚的家庭出身教养。对杜光辉和孟春的感情生活,小说写得极为高雅纯美,杜光辉在南州一见孟春,就觉得她长相和田忆非常相像,在孟春的丈夫蒋峰去世后,才知道孟春就是田忆的妹妹,只不过是一人跟父亲姓,一个跟母亲姓,由于人品性格相投,人生理想和生活志趣,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两人的感情很快就走近了,二人相爱已是公开的事实。但小说并不因为他们是单身男女,也不因为市委书记唐铭支持他们的爱情,就放开笔墨,任意想像、信马由缰地挥洒开来,而是双方自觉自尊地以男女朋友身份的道德红线相交相处。作家如此节制他的思维,当然是为了将杜光辉和孟春之间的美好爱情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它的另一作用则是对某些小说中性泛滥性龌龊描写的有力遏制。作者的这一苦心,是会得到读者认同、尊重的。

杜光辉的形象塑造,为学者如何转变为政府官员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随着党政官员的高学历化,杜光辉这个文学形象的出现,具有可贵的现实意义。

 

 

《追风》是一部以主旋律、正能量为基调的长篇小说,但这不等于不能写负面的内容、阴暗的内容,因为生活中本来就是光明和黑暗并存的。小说中的试验区主任宗林一,对南州的人和事再熟悉不过了,是南州的老干部,三年就要退休了,退休前捞一把,是深藏于宗林一心灵深处的魔鬼,他之所以不执行市里的决定,之所以拒绝关闭化工园区,是因为收受了贿赂,所以宗林一受到查处是理所当然的。宗林一收受了多少贿赂,受到了怎样的处罚,小说没有细写,但那个老资老味的宗林一的出现,足以说明,在南州有一股和改革开放相抗衡的暗流在涌动,市里决定关闭化工园区,是因为化工园区于优化环境不利,更重要的是要让地皮于东方电子。这些道理,宗林一当然是懂得的,但他收了人家的好处,只能是软抵硬抗了。暗流是抵挡不住大潮的,宗林一只能以败落而告终。

在南州,暗流肯定不只是宗林一,令人感到更加可怕的是保守而安隐地过小日子的势力,这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市长刘振兴,刘市长是由乡镇级一步一步地升上来的“级级跳”干部,他在南州的地方势力到底有多大,可想而知。刘振兴的内心,只想顺顺当当每月发工资,安安稳稳每年过小日子,如何将南州建设成一个名符其实的省会城市,如何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则很少想过,他之所以投票赞成引进东方电子,只不过表面文章的服从大局,实际上对此是胆战心惊,刘振兴的可喜之处是还没有丧失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立场,他的表面服从,至少比公然反对要好。省里即时将刘振兴调至省直单位,是出于对南州对唐铭、杜光辉的大刀阔斧的支持,也出于对刘振兴的爱护和知人善任。除刘振兴之外,还有王也斯,这个端着祖上留下的园滚滚的小茶壶在走廊上逛来逛去的市政府秘书长,心里想的只是到哪个专职学校去谋个职位,提高一下级别,增加一点工资收入,使日子过得再好一点,市委政研室那位简主任,文章写得好,对南州的上上下下也烂熟于心,他的小算盘也与王也斯相似。算盘打得大些的,就是在得到要提拔杜光辉当南州市长的信息后,立即暗中写信给省纪委、中组部,“揭发”杜光辉与孟春之间的所谓不正当男女关系,以及认为他在引进东方电子和存储芯片项目中有违规行为的经济问题,目的是把杜光辉拉下来,让自己提上去。小说没有让干实事的杜光辉蒙冤,很快查实了他是清白的,表示了对他的信任和鼓励。这股暗流比那股一心只想过好小日子的暗流,危害更大,存在的时间也会更长,光明正大干事业的人们,是必须引为警惕的。

《追风》里所写的负面内容,都有生活依据,也恰如其份,它说明社会的发展进步、胜利和成功的得来,都是和痛苦、甚至流血牺牲相伴一起,文学作品有责任形象地告诉读者这一切。这与只看到生活中的阴暗面,甚至夸大生活中的阴暗面,是不相同的。将庄之蝶们喝牛奶的方式,写成是让庄之蝶仰卧在母牛的肚子下面,对着母牛的乳头吸吮牛奶的那种龌龊场面,硬塞给读者,还美其名说,是为了表达知识分子的心灵空虚。这样的描写和说词,读者当然是不会接受的。

 

 

本文的标题和一开始,都有“阳刚之气”四字。这是一部具有阳刚之气的小说,也是我阅读《追风》的真切体会。我读过的文艺作品,柔媚的作品多了一些,故而有上述感觉。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延续至今,其中主要原因是有阳刚之气的强力支撑,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流传至今,也是因为阳刚之气感染打动振奋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人们从中吸取了勇气增强了力量。桐城文派主导清文坛二百余年,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但有刚健优美的创作,还有独树一帜的审美理论,阳刚之美。桐城文派三始祖之一的姚鼐,是首提阳刚之美理论家,复述一下他的理论描述,也很有启发,他说:“其得之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鏐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作为一个理论家,姚鼐的思考是很全面的,他在强调阳刚之美的同时,也指出了与之并行不悖的阴柔之美的可贵,他说:“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露,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廊。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古文辞类纂·复鲁絜非书》)。姚鼐在主张文学作品中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会而弗偏”的同时,是侧重于阳刚之美的,他的见解值得思考。《追风》让我们看到了阳刚之美,也看到了阴柔之美,而且比例得当,显得很协调,这也正是那些一味地儿女情长、家长里短的作品所缺少的。洪放先生是桐城人,堪称桐城后学,对桐城文派先贤们的创作,是熟悉理解,在他自己的创作中,也实践得很好。

还值得一提的是,《追风》的语言规范、干净而利落,规范中亦不失活跃,给阅读带来了很多快乐和享受,这也是值得推崇的。

 

○二二、五